分享

高人碟报:地球娱乐“重启版”BD《美少女特攻队·导演加长版》

 高人碟网 2020-08-13



电影

原版片名:Sucker Punch - Extended Cut

中文译名:美少女特攻队·导演加长版

其它译名:杀客同萌(中国台湾)

     天姬战(中国香港)

上映时间:2011-04-15(中国内陆)

     2011-03-25(美国)

简介:由扎克·施奈德执导的这部动作奇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孩在自己幻想出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穿梭。洋娃娃(艾米莉·布朗宁饰)虽然被监禁,但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意志。于是她鼓励其他四个被囚禁的美少女——敢言的火箭(吉娜·马隆饰)、世故的金发碧眼(瓦妮莎·哈金斯饰)、忠心的琥珀(杰米·钟饰)和犹豫的甜豆豆(艾比·考尼什饰),为了自由而战、打破她们的可怕命运、逃离布鲁(奥斯卡·伊萨克饰)、格斯基夫人(卡拉·古奇诺饰)和外科医生(乔·汉姆饰)的魔爪。

主演:艾米莉·布朗宁

   杰米·钟

   吉娜·马隆

   瓦妮莎·哈金斯

   艾比·考尼什

   卡拉·古奇诺

   乔·汉姆

   斯科特·格伦

   奥斯卡·伊萨克

导演:扎克·施奈德

光盘

大陆正版为“全区碟”、适用于任何播放环境

华纳兄弟家庭娱乐公司 提供版权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

地球娱乐(北京天乐浩世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总经销

ISBN 695-4-8361-3504-4

国权像字 02-2011-0275 号

新进像进字(2011)146 号

光盘配置:BD50

光盘容量:39.9G

正片

正片片长:2:07:30(普通模式)

     2:08:11(极限模式)

编码格式:MPEG-4 AVC / 1080p / 24 fps

画面比例:2.40:1

音轨

原声音轨:英语(DTS-HD Master Audio 5.1)

     英语画中画(DTS Express 1.0 / 96 kbps)

     * 画中画音轨仅用于“极限模式”

中文音轨:无

其它音轨:无

* 共2条音轨

字幕

原文字幕:英文(普通模式|听力障碍辅助)

     英文(极限模式)

中文字幕:繁体中文(普通模式|台湾国语风格)

     繁体中文(极限模式|台湾国语风格)

其它字幕:法(普通、极限)、意大利(普通、极限)、西班牙(普通、极限)、荷兰(普通、极限)、丹麦、芬兰、冰岛、挪威、波兰(普通、极限)、葡萄牙(普通、极限)、俄(普通、极限)、瑞典、泰(普通、极限)

* 共27条字幕;另有两条隐藏的“日文”字幕,需搭配日文区播放环境使用

特别收录

Play Maximum Movie Mode

播放“极限”电影模式

* 繁中字幕译为“最大电影模式”

BD-Live

在线功能

字幕参考

英文

繁体中文(台湾国语风格)

图片参考

官方包装图片


实物包装图片

全新未拆封

封面

封底

官配

内封全景

盘盒内

光盘


导航菜单

主菜单

语言-声音

语言-字幕

分段选择

特别收录-播放“极限模式”(繁中字幕译为“最大电影模式”)


播放“极限模式”

播放“极限模式”正片(繁中字幕译为“最大电影模式”)

导演“扎克·施奈德”亲自出镜、为您讲解影片的制作趣闻

“极限模式”包含“繁体中文”字幕

其间还偶有“原画对比”

非讲解时段还会穿插“照片画廊”或“访谈”(采用“画中画”方式呈现)等内容

出现上图提示时按遥控器上的“Enter / OK / 确定”键可进入“照片画廊”欣赏


正片截图

美少女特攻队

精神病院

洋娃娃

葛丝基夫人

五天后的“前额脑叶切除术”

妹妹:火箭(左)、老板:布鲁(中|繁中字幕译为“蓝佬”)、姐姐:甜豆豆(右|繁中字幕译为“小甜荳”)

琥珀(左|繁中字幕译为“黑琥珀”)、布隆迪(右|也译作“金发碧眼”、繁中字幕译为“金发妹”,但她明明是黑发嘛~~)

洋娃娃的第一支舞:遇到“智者”

洋娃娃单挑日本武士

一刀斩首

机关枪武士

与四人密谋逃出精神病院

若要计划成功,她们需要取得四个关键道具:地图、火种、刀、钥匙

洋娃娃的第二支舞:地图

“美少女特攻队”组团出击

“智者”化身指挥官

巨型飞艇在空中

蒸汽战甲由“琥珀”驾驶

洋娃娃的第三支舞:屠龙取火

喷火

巨龙

洋娃娃的第四支舞:未来之战

机器人

爆破

洋娃娃牺牲自己、助“甜豆豆”成功逃脱

手术

“甜豆豆”远走他乡


普通模式_BDinfo

极限模式_BDinfo

IMDb_技术规格

个人评价

这是2020年7月发行的“地球娱乐”重启版BD的最后一篇碟报,下次再报同类产品就该是8月以后上市的影碟了。



《美少女特攻队》是“扎克·施奈德”(以下简称“扎导”)的第五部剧情长片,也是首部“原创剧情”电影。而前四部中的《活死人黎明》是翻拍片;《300勇士》、《守望者》、《猫头鹰王国》则是漫改片。个人估计这几部片中《300勇士》是观众覆盖面最广、接受度最高的作品,堪称扎导成名作!《美少女特攻队》的画风与《300勇士》多少有些类似——均是用大量“慢镜头+特效”展示华丽的动作戏……近年,扎导的作品几乎就是那几部喜忧参半的DCEU(DC扩展宇宙)电影。其实在“诺兰”的监制下,扎导的DCEU首部曲《超人:钢铁之躯》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但到了第二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时,口碑便呈两级分化了,漫画迷们爱得不得了、影迷群则有部分人士认为剧情过于拖拉。而我本人是超人粉,所以影片我很喜欢,但确实在看的过程中打瞌睡了,显然说明俺心中的结论与身体的结论并不一致。待到DC阵营第一次集结的《正义联盟》时,扎导弄到一大半时退出了?!官方说法是因女儿自杀等家庭问题所致,但本人并不采信这个说辞……最后,华纳请来了在漫威MCU中执导过《复联1 & 2》的导演“乔斯·韦登”救场,虽然是把影片制作完成了,但从公映版的成绩看,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没能达到预期,可以说DCEU的第一次英雄集结以失败告终……确实有不少影迷认为《正义联盟》的失败与华纳没让扎导自己完成作品有必然联系。

在《正义联盟》的剧场版下映后不久,扎导就在网上披露称本片有他亲自制作的、部分未完成后期制作的“导演剪辑版”,长达四个小时!在这几年中,扎导用这个梗多次溜粉儿,开始大家还很上心,后来发现总看不到实质性进展,便冷却了热情……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事终于在今年(2020)获得了华纳的首肯和3000万美元的投资支持(做后期和配音),《正义联盟》的“扎导剪辑版”将于明年(2021)登陆流媒体平台“HBO MAX”。既然是“卖碟华”家的版权,那扎导剪辑版《正义联盟》发行影碟的概率就颇高,若真出我一定写碟报,届时咱再细聊。综上,扎导是个喜爱制作“加长版”的导演,在《正义联盟》加长版上市之前,他已通过三部电影的“导演加长版”向影迷证明了“加长版”好于“公映版”的事实。这三部电影分别是:《守望者》、《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此片加长版的官方正式名称为“终极版”,我曾写过BD碟报和今天碟报的《美少女特攻队》。

《美少女特攻队》的剧场版片长110分钟、加长版片长128分钟,足足长了18分钟。可惜我手里没有剧场版影碟(新索代理时曾发行过本片的“剧场版BD”),当年也没去电影院看,故不太清楚加长版较剧场版多了哪些内容。本片剧情有些扑朔迷离,你可以说它很有解读价值、也可说它故事没讲清楚。在剧情解读方面,我见过脑洞最大的一种解读称:片中的五名美少女其实都是“洋娃娃”一个人,只是性格中的五个特性分裂成了五个人……这么高深的解读俺段位不够、真是想不到。同时我也确实不敢确定片中哪些是洋娃娃的幻想、哪些是现实,片尾一段富有哲学意味的独白更是让故事变得云里雾里……无所谓啦,仅看其中的“四支舞蹈”也值回票价啦~~说是舞蹈,实际是用四段独立的“小故事”呈现的,里面充满了魔幻与打斗,很是精彩。在网上看到其他碟友评价:“加长版”BD的音效较“剧场版”有质的提升,而在下只能确认加长版的音效确实好,无法确定剧场版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剧场版的碟。

本碟与台版共版。碟内虽然只有一部正片(其实进入菜单前还有一段《绿灯侠》的预告片),但却有两种播放模式。其中“极限模式”(Maximum Movie Mode,直译是“最大模式”,个人觉得太难听,故取“最大极限”的“极限”二字为此模式命名)很值得一看,它相当于“动态版导演评论音轨”。在这个模式中,扎导会亲自出镜为观众讲解影片的制作过程及台前幕后,中间还穿插有照片欣赏和画中画访谈。这个模式我只看了个开头,并没有完整看完,所以不清楚扎导是否在片尾讲述了影片的结局到底为何?可喜的是,“极限模式”也配备了繁体中文字幕,所以全程观看无障碍。要知道,并非所有在普通模式中有字幕的都同时配备了极限字幕,所以双模式都带中文字幕还是值得称赞滴。总之,如果您喜欢这部电影且没收过加长版,那这张碟还是很适合您收藏一张的说~~

播放环境及器材

影碟机:OPPO UDP-203

影碟机:SONY BDP-S5500

投影机:SONY VPL-VW368(4K视频投影机、支持HDR10)

投影幕:JK HD-W2 MK III 105寸画框幕(经科白塑幕)

视频线:高登尚4K HD-V1000 HDMI 2.0a/b线 (1米、10米)

功 放:YAMAHA RX-V3081

音 箱:7.2.4

主 箱:万登庭2Ce

中 置:万登庭VCC-1

环 绕:何氏H9(落地箱)*4

天 空:安桥SKH-410(B)*4

低音炮:何氏TA100+好莱坞SW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