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头号玩家》的缔造者 也参与了美国游戏史上最大的一起惨案

 游戏日报 2020-08-13

相比于VR产业的春药,《头号玩家》或许更像是死宅的圣经。

去年,游戏日报VRWatch其实报道过这部电影,只是,当时的报道作者更多是将内容重心放在了VR游戏的现状,以及斯皮尔伯格的那句“VR会使创作变形”,而非当时还翻译为《玩家一号》的电影本身。因为在当时的情况看来,除了斯导坐镇之外,这部电影毫无任何期待值。

结果正如现在所示,《头号玩家》不仅成为了VR人眼中的虚拟现实普及片,还成功地让这封写给宅文化玩家的情书,感动到了其他人。相比那些层出不穷的IP电影,斯皮尔大胳膊用在彩蛋中植入电影的方式诠释了一点:你大爷仍旧是你大爷。

斯大爷在电影领域的造诣无须赘述,仅《头号玩家》一部电影也足以展示其对于游戏产业的了解程度。作为全世界最早的一批电子游戏玩家,彼时还是雅达利忠实粉丝的斯皮尔伯格,却亲手造就了那场美国主机游戏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惨案。

1981年,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夺宝奇兵》于美国热映,轰动程度堪比同一时期国内李连杰版的《少林寺》。那时的斯导虽然还未成长为大爷,但凭借《夺宝奇兵》和此前的《大白鲨》,足以吸引一票忠实迷弟,其中就包括雅达利的王牌制作人霍华德·斯科特·沃斯肖(以下简称霍华德)。

80年代初期是雅达利统治美国游戏市场的时代,在失去了创始人、电子游戏之父布什内尔领导下的雅达利做出了难得的正确决策:派霍华德去和斯皮尔伯格谈《夺宝奇兵》的授权工作。

可以和自己的偶像谈合作是种怎样的心情?为了能让心中的电影艺术家明白电子游戏到底是个啥,在会面之前,霍华德特地准备了一番长篇大论,准确点说是扯犊子的草稿,来向斯皮尔伯格解释雅达利的公司业务。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斯皮尔伯格不但了解电子游戏,自己本人也是个游戏迷。

虽然高层的决策是要让游戏版《夺宝奇兵》能在电影上映当年就发售,但热爱电影的霍华德和喜欢游戏的斯皮尔伯格还是谈判的非常顺利。最后甚至是以斯皮尔伯格的一句催促作为的收场,“憋叨叨了,敢紧做吧”。

就这样,在《夺宝奇兵》上映5个月之后,1981年11月,同名游戏产品横空出世。虽然霍华德也知道这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只能算中等,但由于IP热度的影响,此游戏还是为雅达利大赚一笔,成为了当时的市场奇迹,这应该也是电影、游戏史上最早的一次“影游联动”。

次年,电影《E.T.》上映,斯皮尔伯格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与此同时,雅达利高层也再次拨通了霍华德的电话。

斯皮尔伯格还是那个斯皮尔伯格,雅达利还是那个雅达利,但玩家却不再是那个简单善良的玩家了。

雅达利给霍华德下令,要在1982年的圣诞节前做出游戏版《E.T.》,而时间只有不到5个星期。即使是如今的快节奏手游时代,5个星期的工期也不算宽裕,何况是当年平均一款产品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技术水平。然而膨胀的不仅只有雅达利,靠着与斯皮尔伯格越来越好的关系,霍华德轻松拿到了《E.T.》版权,然后自信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五个星期之后,当霍华德拿着游戏版《E.T.》找到斯皮尔伯格时,见多识广的斯大导演的反应完全可以用震惊来形容。

“你做的这是个啥?!”

不过身为好友,斯导也理解霍华德的处境,在一句“凑合拿出去卖吧”之后,游戏版《E.T.》上市了。然而就是斯皮尔伯格的这句“凑合”,直接摧毁了美国早期的主机游戏产业。

正如之前游戏日报于GM1001系列为大家介绍的那样,作为当时市场的领头羊,雅达利的策略是以数量压制质量。老大的策略也得到了同行的效仿,当时的美国家用主机游戏在一年之内就出现了近万款游戏,且绝大多数的同质问题都十分明显。

垃圾游戏让玩家彻底失去信心,可雅达利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膨胀的他们一口气制作了400万份游戏卡带,最终却只卖出了150万份,剩余的那250万则一起被埋进了新墨西哥州的垃圾镇。直到2014年,这些被遗弃的卡带才被美国人于新墨西哥州的垃圾场里挖了出来。而作为该游戏的制作人,霍华德也到场见证了这一幕。此时的他,早已两鬓斑白。

1982年圣诞节的销售惨案不仅让雅达利经济损失惨重,更让其在市场的口碑声望跌倒了谷底。为了止损,其母公司也不得不将昔日的主机霸主低价分拆出去。这场被后人称为“雅达利大崩溃”的让当时的美国无人再敢去谈及游戏行业,本土游戏厂商也彻底衰亡。甚至有专家预测,美国游戏市场若想重振,至少需要20年。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专家的预测并没有成真。仅仅过了三年,一款名为《超级马里奥》的日本游戏就改变了这一格局,任天堂的时代就此到来。

如今再回首这段历史,如果真的要予以评价,“凑合”的斯皮尔伯格与自负的霍华德都是雅达利大崩溃的推动者,但若论其根源,则无疑还是雅达利高层的决策。幸运的是,此次事件并未磨灭斯皮尔伯格对于游戏的兴趣。除了《侏罗纪公园》、《世界大战》这种被游戏厂商拿来改编的经典电影,斯导还有过一段直接参与制作游戏的经历。不过反响平平,所以最终还是安安心心回去搞电影了。

虽然没有再过问游戏事业,但斯皮尔伯格却在十几年后用一部引发全球玩家高潮的电影告诉世人,自己的游戏情怀,依旧还在。而且与之前相比,如今的斯大导演明显更为沉稳,更为透彻。还记得《头号玩家》最后那关里的雅达利2600游戏吗?或许就是斯皮尔伯格对当年自己、好友、以及雅达利的反思:“游戏不在于输赢,而是玩的过程。”

电影的最后,斯皮尔伯格用他无与伦比的传播影响力,代替包括自己老友在内的游戏人说出了那句“感谢你玩我的游戏”。而从玩家的立场出发,何尝也不是如此呢?

如今,我们天天吐槽现在的游戏越来越不纯粹,越来越商业化,可游戏给我们的乐趣却未曾有过褪色。如果说斯皮尔伯格想要表达的,是一位纯粹游戏创作者对于玩家的感激。那作为体验者,游戏给我们的,岂止又只是那个虚拟的世界。虽然这个群体依旧无法摆脱妖魔化的诅咒,游戏二字也如同共享黑锅一般,哪里需要哪里背,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里从来就没有末路,我们也不曾孤独。

谢谢你们做出的游戏。

游戏日报自媒体共赢计划

游戏日报新星扶持计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