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编:2020全国Ⅰ Ⅱ Ⅲ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译文

 宏宇宾123 2020-08-13
又见炊烟 邓丽君 - 歌曲精选80首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

整理订正:河北石家庄井陉县一中 张海霞

(学生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   )(    )修,修(     )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除丧(         ),还朝,(       )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       )下,轼于其间,每(    )法以便(       )民,民赖以安。(     )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     )施行者以违(     )(       )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     ),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造(     )。”提举官惊曰:“公(    )(      )之。”未几(     ),朝廷知法害民,之。

元佑元年,轼(      )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      )(     )中书舍人,三年权知(     )礼部贡举。(      )大雪苦寒,士坐庭中,(       )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              )内侍(     )摧辱举子,且持暖昧(      )单词(         ),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句式:      )。轼恐不(句式:      ),请(     )(      )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赐度僧(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      )春,又减价(        )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         )医分(       )治病,(      )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句式:      ),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       )缗(      )得二千,复(     )(     )中黄金五十两,以(      )病坊,(       )畜钱粮待之。徽宗立(        )三大敖,遂提举(          )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        )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       )(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       )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          )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教师答案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①于是,就

②总是,常常③专擅,独断专行)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于)礼部(状语后置句)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欧阳修惊喜,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皇帝主持)中乙科。后以(用)见(谒见)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使之)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之后)除丧(守丧期满,脱除丧服),还朝,以(凭借……身份)判官告院(任职)。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一天天地)下,轼于其间,每因(凭借)法以便(使……便利)民,民赖(之)以安。徙(调任)知密州。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行手实法,不时(按时)施行者以违制(诏令)论(论罪)。(附:诏、制、敕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所表达内容不同:1.“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2.“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3.“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①跪坐 ②座位 ③因犯……罪或错误 又:入罪,定罪 ④因为 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判断句)。”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之。

元佑元年,轼以(凭借……身份)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银印红绶)迁(升任)中书舍人,三年权知(代掌某官职。权:①秤,秤锤 :秤量 :衡量

②权势,权利 ③权变,灵活 ④权且,暂且 :暂代官职)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①闭口不说话 :关闭 ②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之)得尽技(使技尽,充分发挥)巡铺(①宋代贡院内设巡铺所,纠察举人应试时是否遵守场规、有无舞弊情事。  ②防盗防火的哨所)内侍每(①每一,每个 :每次,每逢

②常常 ③虽然)摧辱举子且持暖昧(模糊)单词(单一言辞)诬(之)以(之)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者(被动句)。轼恐不见(①表被动②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译作“我”,宾语前置③通“现”,出现)(被动句),请外(外调)拜(授予)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发生)。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赐度僧牒(文书),易米以救饥者。明年(第二年)春,又减价粜(tiào卖。注:籴dí,买)常平米,多作饘(zhān,稠)粥药剂,遣使挟(带着)医分坊(城中的住宅区)治病,活(救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判断句),疫死比他处常多。”乃(póu①聚集 ②减少 ③bāo衣襟宽大羡(①希望得到,羡慕②剩余,有余③超过 泛滥 ④yàn延请,邀请 ⑤yán通“埏,墓道”)缗(mín成串的铜钱)得二千,复发橐(tuó一种口袋 用口袋装)中黄金五十两,以作(建造)病坊,稍(①小 稍微,略微②逐渐,渐渐地 ③稍食:官吏的俸禄 ④通“梢”,树枝的末端)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①改变 ②经过,经历 ③抵偿 ④gèng另,另外 引:再 如: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 ⑥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大敖,遂提举(①提而举之 ②提拔,荐举 ③掌管)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岁课:①汉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②一年的赋税。③一年的劳绩。课:①试验,考核 ②督促 学习或教授 ③征收赋税 )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不久)之(写文章的本领)天(天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他的文章)浑涵(博大深沉)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①鲜鱼,活鱼 新鲜,新宰杀的 ②夭折,早死 ③xiǎn少 ④xiàn献)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

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版本2)

整理订正:山东肥城一中 王献斌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就 )能语其(要领;要旨)。嘉祐二年,(应试 )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告诉,对……说 )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每日,名作状)下,轼于其间,(每次,常常)(借助)法(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按时)施行者以违制(论罪)。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罪),(如果)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暂且)(缓(议),搁置)之。”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代理)(主持)礼部贡举。(恰逢)大雪苦寒,士坐庭中,(闭口,不说话)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经常)摧辱(摧折,侮辱)举子,且(拿)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被)容,请(外调,出京为官),拜龙图阁学士、(主管)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交换)米以救饥者。明年(第二年)春,又减价(卖)常平米,多作(zhān稠)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交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囊)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没有)以岁(考核)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学习)父洵为文,既而(接着,又)得之于(天资),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只)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写下来)而诵之。其(文章)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稀少)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一、重点实词扩展
1.辄:①立即;就
⑴饮少辄醉。(欧阳修《醉翁亭记》)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⑶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彭养鸥《黑籍冤魂》)
②总是,每次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明史·马文升传》)
2.易
①换,交换: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②改变,更改:狱词无易。(方苞《狱中杂记》)
③替代: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④轻视: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3.课
①考核: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②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③征收赋税;差派劳役: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4.师
①泛指军队: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②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首都,京城: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④效法,学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二、古代文化常识
1、苏轼字子瞻:《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当上对下,或尊称对方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互相称名。
2、嘉祐二年:“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
3、试礼部:“礼部”,六部之一,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其余五部及其职责分别为:吏部管理文职官员,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兵部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4、殿试中乙科: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 ,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5、洵卒,赠光禄丞:“卒”,去世。《礼记 曲记》中“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6、文中涉及官职变动的一些词语:赠(追赠)、徙(调动)、罢(罢免)、迁(升任)、权(代理)、拜(授官) 
2020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

整理订正:山东肥城一中 王献斌

(学生版)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 ),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   ),廷臣(    )笺(   )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     ),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     ),自秘书少监(    )中书舍人,(    )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     )以为盗。民(   )(   )府,不胜(   )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   )知之,(   )得冤状,(   )出民,抵吏罪。

时上(   )(  )神仙之事,蔡京引(   )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里(   )( )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   )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  );并言京欺君(     )上、(    )国害民数事。上悚然(     )纳之。已而(   )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  )近天宁节,俟(  )过此,当为卿罢京。”京(   )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    )。上为(   )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     )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 独断专行      ),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    ),第(    )曲意(    )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    )王黼、童贯及不几察(   )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    )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   )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      )丰润敏拔,尤(   )四六之(   )。徽宗(     )( 举行宴会      )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   )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  )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教师答案版)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应试中选),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瑞征,祥瑞的表现),廷臣(就)笺(上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写完),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不久),自秘书少监(担任)中书舍人,(提拔)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捆绑)以为盗。民( 告状,诉冤)(之于)府,不胜(承)考掠(拷打 )之惨,遂诬服。安中( 访查,察考)知之,(追究 )得冤状,(立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正)(向往,崇信)神仙之事,蔡京引(推荐)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里(外戚)(攀附)缘关通( 勾结,串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聘请)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责任);并言京欺君(僭越)上、( 动词,蛀)国害民数事。上悚然(惊惧状,形容震惊)纳之。已而(不久)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因为)近天宁节,俟(等)过此,当为卿罢京。”京(探查)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求)。上为(官职变动,升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授予官职)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独断专行),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 制止,制裁),第( 只管)曲意( 违背本心)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 结交)王黼、童贯及不几察(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不久)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不久)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写文章)丰润敏拔,尤(擅长)四六之(体)。徽宗(  曾经)(行宴会 )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记述)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被,受到)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一、重点实词扩展
1.就
①靠近,走近,趋向: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②归于:按部就班 /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③担任,开始从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④完成,成功: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 指物作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
⑤受,被: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登上,开始,启: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2.诸
①众,各: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②“之于”的合音: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③“之乎”的合音: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3.胜
①胜任,禁得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②能承受,能承担:福王之国,派夫派骑唯唯不胜支。(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③战胜,打败: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④胜过,超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⑤名胜古迹,美好: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归有光《项脊轩志》)
⑥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尽,完: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 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方
①旁边,一侧: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蒹葭》)
②地方,地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③方圆(土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论语·先进》)
④方正,刚直: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贾山《至言》)
⑤比拟,比喻:暴风疾霆,不足以方其怒;阳春时雨,不足以喻其泽。(仲长统《昌言·论理乱》)
⑥比较,对比:《述征记》曰: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方淮济为阔。(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
⑦正: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史记·陈涉世家》)
⑧当,在:方是时,士大夫失职如此,安得不兆乱乎?(陆游《老学庵笔记》)
5.引
①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②拉,牵挽: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③伸着: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④带领: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⑤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⑥荐举: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⑦退避: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⑧举起,竖起: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⑨延请: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⑩取过来,拿出: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延
①蔓延: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司马光《资治通鉴》)
②邀请,请: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迎击:秦人开关延敌。(贾谊《过秦论》)
④延续: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国家无事。(贾谊《过秦论》)
⑤伸:莫不延颈举踵。(吕不韦《吕氏春秋·顺说》)
7.纪
①处理,治理: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②通“记”,记录,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③十二年的一个时期: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④法则,准则: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⑤纲领,纲纪: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⑥要领: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二、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本文:未几(不久),即(立刻),已而(不久),寻(不久)
2.其它:经年、期年(一年),迩年(近年),明年(第二年),旬日(十天左右),兼旬(二十天),即日(当天),翌日、旦日(明天,第二天),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平明(天亮的时候),日中、亭午(中午),夜阑(夜深),中夜、夜中、夜分(半夜),曩、向(从前),旋、旋即、遽(立刻,马上),甫(刚刚,才),良久(很久),俄、俄而、俄顷、既而(不久),顷之、顷刻、有顷、少顷、少间、须臾、斯须、有间、无何(一会儿),未几(没多久)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

  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陆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被看重就像这样。

2020高考全国
Ⅲ卷文
言文

整理订正:福建省福鼎四中 张良勇

(学生版)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  )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   )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   )导  )曰:“选官欲(   )汝为(  )尚书郎,汝(    )可作诸王(     )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    )(    ),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     ),(   )所不愿。”遂为郎。(    )(    )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     )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    )毅,(   )廷尉。彪之以球为狱(案件、官司)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     ),不肯    ),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   )彪之应有赦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      )意尝谓非     ),何者?黎庶(     )不      )其意,将     )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    )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     )      ),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      ),群臣疑惑,未敢立(      )。(    )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    )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年幼),令温     )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        ),使万机(    )停滞,         山陵      ),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     )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    ),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        )医药。太元二年     ),年七十三,    )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教师答案版)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白,洁白 )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任命,授予官职)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堂伯)导谓(告诉、对……说)曰:“选官欲以(任命)汝担任)尚书郎,汝有幸)可作诸王辅官)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不值得计较),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越级提拔),是( )所不愿。”遂为郎。多次调动官职、升官)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到……去)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拘捕)毅,( 交付 )廷尉。彪之以球为案件、官司)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处理),不肯受理),与州相反复书信往返 )。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询问)彪之应有赦通“否”)。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意尝谓非合适),何者?黎庶( 百姓  )不 明白 )其意,将认为)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即使)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因为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 困顿 )缺乏),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 皇帝、皇后、太后去世),群臣疑惑,未敢立( 继承人   )。或(有的人)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处理、处置)。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当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年幼),令温按照,依据)周公居摄故事( 先例,旧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坚决)让(推辞,辞让 ),使万机( 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 )停滞,拖延、耽误荒废山陵皇帝陵墓),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 于是,就不行没有实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病重,严重),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用来)医药。太元二年去世),年七十三,)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免责申明

      本文有部分转载自湘语文,推送完全出于公益分享目的,相关作者:留言告知帮您署。本次推送由语文匠编辑,转载请告知或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