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8-13

前言

乒乓球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不可否认,无论是器材、打法、技术的迭代,还是比赛规则的变动,都体现出乒乓球为迎合观众的观赏体验而作出的改变。

我们姑且将这种改变称为“创新”,但也并非所有的变化都能够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比如颗粒胶皮的产生,以及衍生到现在的固化、大颗粒胶皮。这种违背竞技精神的变化,显然不能归为“创新”的行列,充其量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手段”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就乒乓球进攻端来说,球拍的进攻面,经历了从单面、两面的常规打法,到近年来提出的四面打法。创新者有言:只有创新,中国乒乓球才有未来。“四面攻”这一被冠名“人体工程学”的产物登上历史舞台后,各种声音也随之而来。

今天,请跟随笔者一起,简析新时代背景下乒乓球发展的产物——四面攻。


一、什么是“四面攻”?

前言提到,乒乓球从进攻端来看,经历了单面、两面,到现在的四面打法。他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并不是根据面数增加而更迭,除了四面是近年来兴起以外,单面和两面其实是同时存在的。

单面打法,是以传统推挡中直和单面日直为代表的正手利打法。谈到单面,日式直拍首当其冲,因为日直不贴背面的胶皮,只粘上正面一面的胶皮。传统中式直拍,虽然两面均贴有胶皮,但是由于推挡反手的发力方式,也就决定了其背面胶皮仅为配重使用,并没有参与击打。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单面打法的发展,是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一是人体的生理习惯,正手强反手弱导致反手位放弃进攻,而采用防守战略,这显然不再需要背面胶皮的使用;其二是单面技术的成熟,正手进攻反手防守,当分工明确时,反手只需要做好过渡,制造机会球即可,所以步法与暴力正手的加持,让单面打法也逐渐获得优势。

两面打法,是以横打中直和现代横拍为代表的全面打法。横拍自诞生之日起,便天然地成为两面打法,这是由横拍的执拍方式所决定。正是因为横拍利于两面进攻,能够做到全台进攻,于是直拍也就出现了学习横拍反手的“横打”技术,将直拍的反手历练成功,也成为一种两面打法。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两面打法的大行其道,时至今日都是乒乓球的主流打法。正反皆用,充分利用两面不同的胶皮的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的来球采用不同的处理。一般来说,正手狂飙系高密度海绵胶皮,反手外套蛋糕海绵,正手厚摩擦力量大,反手借力卸力,正面两面不同的特性,可以在比赛中发挥不同的效果。

四面打法,则是在两面的基础上,在正反手位置各增加一个反方向的发力位置,这个位于斜上方的发力面,就是一个新的进攻面,四面攻由此得来。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人的发力方向与手臂伸出方向基本平行,手臂又分为大臂和小臂,因此发出四个方向上的力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两个侧方向上的力恰好与挥臂时的力量趋势相吻合,故四面打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能够将力量进行转化,将力量最大化传送到来球上的。

综上,“四面攻”实则是四面打法在实战过程中具体化的表现,其本质依然是四面打法。在迎球过程中,四面位置上的来球,可以灵活应对、对症下药,从这一点来看,四面攻是优于传统两面与单面打法的。


二、“四面攻”到底有没有效果?

四面攻原理

1、 攻球时增加了几块肌肉参加运动

经运动医学专家和北京体育大学吴修文教授进行的运动解剖学分析后认为,传统球拍在正手攻球时参加运动的肌肉群有: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屈腕肌、尺侧腕伸肌等。除以上肌肉群外,“四面攻”开发的肌肉群有:肩胛下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尺侧屈腕肌和指屈浅肌。

传统球拍在反手攻球时参加运动的肌肉群有:胸大肌、三角肌前束、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等。除以上肌肉群外,“四面攻”开发的肌肉群有: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通过上述分析证明:“四面攻”在攻球时增加了几块肌肉参加运动,不易疲劳,所以入门快、产生了神奇的训练效果。

2、 “四面攻”的支点

正手正面攻球时支点在拇指第一、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正手反面攻球时支点在食指第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反手正面攻球时支点在食指第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反手反面攻球时支点在拇指第一、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在很多攻拉球的情况下无名指和小拇指均是辅助用力的。有时拇指也起到辅助用力的作用,如反手正面攻球和正手反面攻球时拇指也要辅助压在长方形的拍柄上。

(以上资料由长有四面攻乒乓球训练基地蔡长有老师提供)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理论数据的堆砌只能唬住“门外汉”,抽丝剥茧、抓住本质,才是研究新事物的要义。

我们回过头来研究上面的资料,资料的视角是执拍支点肌肉参与。肌肉群的广泛参与,可以使运动过程的锻炼效果更佳,但并不一定就能发力更集中、更有效。要知道发力的好坏并不是由参与其中的肌肉群数量所决定,而是由整个发力框架所决定,这其实是与打球者的技术好坏息息相关。如果从健身角度分析,“四面攻”的的确确发挥了更好的强身健体的效果。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执拍支点的变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传统执拍方式大致两个支点,拇指支撑、大拇指和食指调节。两个支点的好处在于快速调整,可以由拇指和食指的变化来调整板型的角度。两个支点数量的由来实则与两面打法的特点息息相关,在两面的护台范围限制下,需要不断调节板型让来球进入两面的范围中。而四面打法全台攻防,不需要过多的控球来寻找最佳击球点,所以三点支撑下能够更加稳定地握住球拍,使发出的力量以最小的损耗传递到球拍、来球上。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因为四面攻(特别是长有四面攻球拍)冠以“人体工程学”的名头,所以握持感应该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发力、击球的体验感。支点多也就意味着需要紧握,三点的稳定状况需要紧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又因为长有四面攻球拍在拍柄上的很多改良,所以握持舒服可以称为显著、体验最强的效果之一。


三、“四面攻”能否推广开来?

任何新事物的推广,都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证明,乒乓球产业如此发达的中国,更是如此。

在乒乓球产业链如此完整、发达的情况下,新事物想来分一杯羹吃,无异于是在挑战传统行业。而且,乒乓球之于中国是一项需要成绩的运动,新打法、新技术、新器材的面世推广,都需要拿出成绩来向大家证明,很可惜,这恰恰是“四面攻”所缺乏的。

四面攻目前最好的成绩是北京市业余体校男团第三,男单第一;2000年王光耀取得男子单打全国南北大赛的第一名;吉林省队的蔡宁也经常来俱乐部训练,蔡宁的最好成绩2006年在瑞典举办的43个国家邀请赛的女单冠军。 (数据来源于蔡长有老师)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从四面攻所获得的成就来看,想要冲出重围,推广开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从目前四面攻的培养体系来看,尚不成熟,断代危机随时都会出现。由此观之,想要真正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步履维艰。还不说技术的可行与否,光是成绩这一敲门砖,就将其推广活动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四面攻的追捧者多活动于线上,想通过线上的方式,将四面攻传播开来,让大众认识到新打法的出现,从而进一步宣传四面攻。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从四面攻所需要突破的障碍来看,想要得到更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大众更加包容的态度。在网络宣传过程中,四面攻的批评声音骤起,甚至冠以“误人子弟”的帽子,“假生理”的声音也响彻云霄。在技术层面,四面攻的可行性,仅是部分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升级改造,而提出并完善的一项新打法,能用、好用,也仅仅是针对这一部分人而言,是否具有普及价值,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在创新层面,只要有改良,都可以称为创新,但是是否是划时代意义上的创新,仍需要看它的现实影响。作为创新的产物,我认为大众需要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去善待他人,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乒乓球事业的无限发展。

因此,四面攻的推广,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改良升级,在比赛中涌现出四面攻运动员的身影、取得优异成绩,四面攻的推广之路才能够说是“扬帆起航”。


后记

事物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更何况是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

从激励创新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并支持四面攻技术、器材的成熟;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并挖掘四面攻的深刻内涵、举一反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扶持,并锻炼一批新打法、冷门技术的乒乓球储备人才,常备无患。

四面攻:到底是人体工程学的产物,还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关于四面攻,我们承认它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但与评价技术的好坏、先进程度无关。不能说四面攻一定优于单、两面打法,也不能说传统打法一定优于四面攻,技术的优劣是体现在比赛成绩之中的,况且三者发展历程不同,我们应该给四面攻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要想保住乒乓霸主地位,一刻也离不开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