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居联话(四)

 火蓝锋 2020-08-13

网络顶级楹联作家,著有楹联20000副,楹联1001集。

三十一。何妨儿女坐春秋

南京梅花山在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梅花山,因山上多红梅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每当早春时节,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我曾题记四联,梅花山一“薰香雪写白石词,埋玉骨发绿芽枝,何堪梦卧六朝,孤山一角琼琼万树;忆恬然分冷疏影,拾清华忘归踏履,恰好流连知己,僻世斯人落落春风。”梅花山二“一见雪花身,挟冷而游,种玉有何年,香浮书架山崖石角;千秋才子笔,以心为戏,填词无数阙,酒召春风绿萼红妆。”梅花山三“梅妻鹤子平生愿;绿鬓朱颜几度春。”梅花山四“若以梅花为姓氏;何妨儿女坐春秋。”无论是梅花雪或是雪梅花,梅花代表了一种意象,比如诗人的个性或隐喻姓氏。上联契阔,下联清孤,读来竟有梅花儿女是一家人的感觉。

三十二。清凉山有清凉寺

南京城西清凉山,有七朝胜迹之称,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所谓“到清凉境;生欢喜心。”余曾题记清凉山“风月从浮图散去,几叶清凉,好修习北夜竹楼,南华绢本;尘埃自泉水洗涤,一衣干净,正看忘金陵虎踞,帝子龙蟠。”风月不招红粉世;清凉散作小人寰。----观摩此联有感。题清凉寺“修竹常雅坐,春风月静,秋风月冷,一般真谛;流水亦轻言,大乘者清,小乘者凉,是谓禅心。”此联有些错骨分筋的手法,解释了清凉寺的意义,自可一读一品一悟。题扫叶楼其一“六朝山水无人扫;一叶梧桐有月遮。”可谓小雅而幽。题扫叶楼其二“要此间干净,贵在坚持,无叶直当飞叶扫;卧楼上清凉,难得思隐,今时宜作旧时看。”此联直切禅理,可得回味三分。

三十三。飞泉浸洗豸鳞新

连城冠豸山因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径数尺、矢劲铁强的“冠豸”二字而闻名。连城冠豸山集“山、水、岩、泉、洞”为一体,凝“雄、奇、幽、秀、绝”诸特点于一身。它与武夷山一起被人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我曾题记一组七言联,摘录如下。 摩崖石刻“铁字横斜诗日古;飞泉浸洗豸鳞新。”石门湖“睡藻不拦波上月;游鱼疑入画中仙。”桃花林“名士千寻流水韵;琼花散落小人间。”回音谷“书院讲幽传石壁;松涛送爽递山窗。”芳兰谷“春凝珠露秋凝月;发以兰香纫以衣。”许愿井“谁是主人谁是客;我为沧海我为鱼。”灵芝庵“五色瑶花七色草;前窗明月后窗经。”却尘岩“碧苔时解岩花色;流水每拂诗履尘。”小天池“跳脱鱼在峰间化;春丽水从天上来。”竹安寨“晚送云山松壁月;朝吹竹海客家风。”水边墙“木桨兰舟推月渡;湖风山雨避墙开。”活水泉“清冷松云从石壁;跳脱风月在人间。 修竹书院“竹青还录黄公字;月朗犹分素女衣。”东山书院“偶寻松子赠棋客;馀以书声待石猿。

三十四。千寻铁链锁孤标

华山素有天下第一险境之称呼,早期我曾写到华山“一掌奇峰成绝境;千寻铁链锁孤标。”宋朝寇准亦曾吟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可见此山之貌状。作为隐士的向往场所,如北宋著名道士陈抟隐居修真之处就在华山,曾写华山诸联,其一题华山“拂尘世,坐莲花,不肯作神仙,谁闲如老道;立孤标,歌啸傲,松花堪寂静,诗酒几风流。”此联不写华山其险,写华山其典,有些山居散人的风度。整联有词的节奏与格调,从此华山为我榻,一诗一酒尽风流。其二题华山“问谁掌五百奇峰,云台亦是莲花,吕洞宾踏月归来,李太白乘风离去;许我赴三千绮宴,山壑相逢松浪,闻歌者傍霞静坐,忘情时卧石神游。”华山之险,倒是没有特别突出,反而写了其莲花峰之特点。有风物与人物的衬托,有古今的情怀对比,如此一来亦有几分可爱之处。七六七七的句式是写风景长联常运用到的一种写作模式,好看在于尾巴七七对仗既有自对也有互对。另有记华山洞“一洞有何奇?王介甫所抬屐履,空响流泉,皎浮明月;世途缘此险,褒禅山可试胸襟,谨然则止,况者复行。”以及希夷洞“世事一场神仙大梦,酣睡百千年,言醒桃花仍旧友;棋枰三分结局早悉,天真那个我,孰为国手又如何。

三十五。周围秋水太白船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余曾吟咏君山其一“余怀何邈邈,诵范公长篇楼记,木叶飞霜,歌与酒只二三子;诗目亦彬彬,望潇湘在侧美人,衣襟揽月,荷领鱼共八百游。”此联君子风度,诗经风神,君山亦如才子。以人喻山,所抒皆情,句式语调皆舒缓。“我眼我心,我思我想。”君山其二“山水太逍遥,许我同盟鸥鸟,寄语烟波旧侣时,三百杯莼鲈正美;星辰真落拓,垂天自有吾庐,何妨块垒平生处,八千岁风月新奇。”小赏此联,整联的构思是把君山比作洞庭湖的水上邻居,比如天地间的一座况庐,表达了潇洒豁达的胸襟境界,描写了悠闲落拓的湖上风景。五六七七句式,读来流畅自然,不会停滞,且自有节奏点。整联有些渔父的思想在其中,有些隐士的思想在其中,是谓知己。“词类小工,境界自况。”其实说到君山,会想起湘妃竹的美丽传说,也就是娥皇与女英供侍奉帝舜的故事。

三十六。三十六洞天福地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如明朱熹就曾在此隐居过。武夷山加上独有的大红袍名茶,所以增加不少仙境之美。我曾题记三联,其一大红袍“疑是瑶池蒸玉露;分得古木沏天香。”其二九曲溪“闻道朱熹讲理学,活几溪曲水,自流经桃花源春色,杏花村美酒,正好此间境悟世间境;何须仙叟拽云杖,凭一叶竹筏,便饱览三十六奇峰,九十九幽岩,宛如天下游作天上游。”此联典故与逸闻相结合,给九曲溪风景增添不少看点。可见不但人物联可以拉人作衬,风景联亦可如此。上下阕手法都以溪水的流性而题,所以整联流动见灵性。其三武夷山“天性而生往来游戏,好作山中宰相,卧九曲溪幽,坐一览亭豁;人间不老儒雅风流,长穿云下红袍,听朱熹讲道,仿陆羽研茶。”此联语感飘逸清雅,读来流畅,把武夷山拟人化,赋予性情。始得风流,继而儒雅,茶文化在不经意间郁郁清香。“仁者乐山,心有期焉。”

三十七。黄花枕上是仙乡

终南山,又称中南山,古名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境、东至蓝田县境的总称,简称南山。这里与陶渊明诗中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同,两个南山不是同一个地方。我曾题记终南山,终南山一“何妨真落拓,多斟绿酒,休觑白须,旧雨生涯堪处士;此梦不思量,听命宽心,随缘适愿,黄花枕上是仙乡。”联语以一个隐士的自我心境来写,所以多了份山居的意境与心态,且联语从容老道,是谓过来人的经历。“因联生逸,因逸生隐。”终南山二“八百里幽作桃源,白云芳草先生,飞瀑苍松倒立;五千余隐合天道,野果流泉酿酒,清风明月弹丸。

三十八。飞雪孤山可补白

杭州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特,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它因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在此留下了梅妻鹤子之传说。余曾题记几则,其一孤山“湖山出典孤怀,偶然沾酒白衣,闻宋室苏东坡诗句;风雪回思往事,难忘梅花侧帽,醉西湖林和靖同乡。”孤而不孤,有诗人,有梅花,典故自然,读来风雪超然,梅花清冽。“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其二孤山“一夜梅花飞雪国;六如经卷合心扉。”有些清冷禅的味道,读来身临其境,想起了林和靖诗人的独居场所和心境。其三青白山居“落梅玉案适添冷;飞雪孤山可补白。”留白的画面,可以随心而补,这就是意境的味道。整联清冷之中有温暖之意。其四梅妻“自有湖山陪我眷;岂无风雪试春衣。”其五孤山“数点梅香凝袖碧;九天花雨洗峰青。”其六孤山“林和靖几篇草稿,为安排竹榻书窗,明月时将飞雪试;苏东坡一场春游,渐辜负红泥绿蚁,梅花不见故人归。

三十九。亦领烟霞长作客

青城山,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其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作为隐士的理想隐居场所,余曾题记几则。其一青城山“偏偏鹤嗜烟霞癖;落落道歌云水谣。”一种出尘的思想油然而生,读来可以与老子一同论道矣。其二青城山“烟霞色自青牛吐属,料松峰抖擞,南来八百云,北望三千界;道德经从老子传教,观木叶参差,春作兰舟载,秋当月枕眠。”此联飘逸不群,从道字引申,写峰写树,让道意与自然融为一体。上阕望远碧落,下阕抱守初心。“放得开,收得拢。”其三青羊宫“三清老子传尹喜,道藏大千,听去钟声歌紫气;一世浮云幻众生,莲花几朵,历经劫火谓红尘。”其四静乐宫“亦领烟霞长作客;偶来风雨不知年。”有点道家无为而为,无为而治的思想,人物如此,何况风景乎。正所谓“烟霞生昔日城,松瀑结好猿友,来去自如如,青檐独落枫红月;老道坐云中榻,流泉入藤上葫,修行唯历历,湿露亦沾酒白衣。

四十。此山竟龙虎相容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作为道家的洞天福地,龙虎山也是隐士名家向往修心之场所。我曾题记之,其一龙虎山“龙腾虎啸,九十九峰云,分到太虚清气;绝壁悬崖,二百二棺冢,占将古越幽深。”赏析:如立体画图,写出龙虎山之精神和内蕴。语气顿挫有力。其二龙虎山“此山竟龙虎相容,闻论道千年,自然碧水青峰,亦有闲暇添列座;  散客从云崖微笑,思春秋几度,而已尘埃块垒,轻将风月付留连。”赏析:此联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将龙虎融合来写,不是龙虎斗,比如“一龙一虎诗中斗;半醉半醒松下眠。”起首语言即指出道家思想,相融相应,以龙虎论道千年,引得周边山水来听坐。这是已经将道家的思想进行了最好的阐述与安排。接着下联写游人的感受,在此山可以去尘埃块垒,不作喧嚣他想,是以轻将风月付留连。整联的笔墨是浓淡相宜,粗枝细叶皆有,从而饱满了龙虎山的形象。读此联不疾不徐,竟有道家的吞吐呼吸之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