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柴达木“咸”风光

 非开挖 2020-08-13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绿的色块,星罗棋布在柴达木盆地。青藏行,盐的风景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又是难点。
    最近几年,“盐湖”大热。天然结晶盐在光影作用下的强烈反射,被誉为“天空之境”,并衍生出大红、酒红,宽袍长裙的“茶卡盐湖民族风”,老妇少女均趋之若鹜。
    尽管,“茶卡”可能游人如织,却有能到达的保障。盐是产品,不是每个生产盐的单位都能用盐湖或盐池来创收。比如,格尔木察尔汗钾肥生产基地,囊括了达布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4个盐湖,该是蔚为大观,据说费点周折才可进入。
    沐浴过青海湖的晨光,我们沿环湖西路跨铁路桥,左转从315国道驶往天峻县方向。为了不走回头路,路线逆转了,与“茶卡”渐行渐远;也意味着东部稀缺的盐湖风光可能就此错过。现在,我们启动“预案”:寻找“柯柯盐湖”和“翡翠湖”。
    翻过关角山垭口不久,就进入柴达木盆地。植被逐渐稀疏,戈壁的景致隐隐呈现,再往前便有沙丘起伏。
    柴达木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盐泽。《周礼 天官冢宰下》称:“……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馐,共饴盐……”。这里所说的形盐、饴盐,均指戎盐,就是出产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池盐。西北盐湖中,青海盐湖群最负盛名,《凉州记》:“青盐池出盐正方、其形如石,甚甜美。”    
    据《中国盐文化》、《中国盐业史》,青海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开发的是茶卡盐湖。《汉书·地理志》:“临羌(今湟源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将军李息率军深入青海河湟地区,大部分羌人“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
    “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相提并论,看起来汉代就将盐池视为景观了。
    盐作为景观,在我们出生、成长、工作的东部沿海,似乎没有什么印象。我们印象中的盐,就是白色的晶体,而且如今是越来越细腻了。煮盐或者晒盐,也没什么可观赏性。柴达木的盐和盐湖不同。有本科普图书《不简单的盐》说道:“湖盐有青色、白色、红色、蓝色、黑色,真像彩虹在晶体中闪光……”湖盐不晒、不煮,只从镶嵌在金黄戈壁中的深绿中捞,就和西部山水一样,更具自然属性。所以,我们目标西藏,却执着地追寻柴达木壮丽的盐湖风光。
更多资料下载:电子书
擦过乌兰县城不久,我们在柯柯镇下高速,穿过铁路隧道,很容易找到柯柯盐湖。盐湖就在前方,到达前方并不容易。周六,盐业企业的大门紧闭。后来,在一个看样子息业的盐场,碰到了一位守门人,一番颇为艰难的攻坚我们终于到达湖边。
    比起相距不算远的茶卡盐湖,《中国盐业史》介绍,“柴达木盆地盐湖密集……其中,茶卡盐湖面积105平方公里,储量5亿吨;柯柯盐湖面积119平方公里,储量10亿吨……”当然,更大的是察尔汗盐湖。我们所在的只是柯柯盐湖一角。正午,直射的阳光制造了炽热,也制造出明暗的极大反差。即便如此,伸展向远处的盐床划出的弧形线条足以激发起我们的兴致。
    我们理所当然地沿着盐床走去,力求尽可能多的与盐湖亲近。盐床两边的色彩截然不同,左边多彩斑斓,右边湛蓝纯粹;前方雪山绵延,上方白云悠悠……这幅由阳光、卤水和安宁、寂寥构成的生动画面,极其单纯又极其美丽。
    盐床的尽头,忽闻鸟声啁哳,一片清澈的水域,突如其来的呈现,令人难以相信。水面上飘着植物,对面草原上的羊群隐约可见。
    之前,我们在盐床上发现一只灰色的蜥蜴,就很是惊奇,它是怎么在这不毛之地生存下来的呢?
    显然,这是一个淡水湖。它环着盐床拐弯向东,水量渐小,慢慢浅为湿地。红柳、沙棘、枸杞、骆驼刺茁壮,赤麻鸭、斑头雁、环颈鸻蹁跹,尽显生机。
    我们不知道这个湿地和湖的名字,也无人可问。
    西沉的太阳提醒我们,该赶路了。
更多自驾游记:路遇·断章
发布于 07-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