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三首

 毕天增 2020-08-13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三

梨园爨本募谁修,亦是风花一代愁。

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儿喉。

自注:元人百种,临川四种,悉遭伶师窜改,昆曲俚鄙极矣,酒座中有徵歌者,予辄挠阻。

【笺说】

龚自珍到了江南,这里是昆曲盛行之地。昆曲,即“昆山腔”,是明清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龚自珍在自注中所说的“元人百种”,是指明人臧懋循所编辑的《元曲选》,共收录了一百个元杂剧剧本。自注中的“临川四种”,是指明代汤显祖所著的四个剧本,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龚自珍说,这两种剧本“悉遭伶师改动”,就是被戏班子的伶人师傅改动了台词,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估计一是为了通俗,二是为了便于演唱,于是使得唱词“鄙俚”,及庸俗粗糙,丧失了原有的典雅蕴藉。这在当时就遭到了汤显祖的反对。昆曲的遭遇也是如此,也变得很是“鄙俚”。所以当龚自珍参与酒宴,有人要“徵歌”即召歌妓唱曲,他就加以阻止。

此诗即为此而写,也是反映了戏曲史上的一段波折。

梨园爨本募谁修,

首句写道,演戏的剧本,招集什么样的人来改变?

“梨园”, 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音,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后以“梨园”泛指戏班,宋欧阳澈《玉楼春》词:“兴来笑把朱弦促。切切含情声断续。曲中依约断人肠,除却梨园无此曲。”

“爨本”,戏曲剧本。“爨”,本是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因此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剧。宋周密《武林旧事·圣节》:“杂剧,吴师贤已下,做《君圣臣贤爨》,断送《万岁声》。”

亦是风花一代愁。

第二句说,这也是令整整一代有才华的人,觉得发愁的事。

此句的“风华”,本泛指才华,宋贺铸《送王安节赴武康尉》:“江左风华推第一,王氏堂堂文献出”,就是指有才华的人。

龚自珍此句是说,改编剧本的艰难,使得一代有才华的人,都觉得这是很难的事。也确是如此。例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曲词十分优美典雅,历来为人称道,但也有人认为不和昆腔曲律,而擅改曲词。如与汤显祖同时的也颇有名的戏曲家沈璟,就把《牡丹亭》改编为《串本牡丹亭》,他保留了曲牌,修改曲词,以便于昆腔演唱(汤显祖原曲词是适于融汇了戈阳腔曲调的海盐腔),使得原来的曲词因修改而伤筋动骨,甚至歪曲了原作的“意趣”,使得汤显祖得知大为生气,据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下》记载:

(沈璟)曾为临川改易《还魂记》字句不协者。吕吏部玉绳(郁蓝生尊人)以致临川。临川不怿,复书吏部曰:“彼乌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汤显祖在于演唱者的信中更明确说,也不能用吕玉绳的改本:

        《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却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俗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不同了。(《与宜伶罗章二》)

沈颢、吕玉绳也可谓是龚自珍所称的“风华一代”,其改编尚且如此,何

况其他人!后来的京剧,也有改编而“鄙俚”不堪的,所以民国时不少一

时有名的文人,喜好梅派京戏而代为修改剧本,使之更为雅驯。

由此也可知,修改剧本,也确是难事。

我替尊前深惋惜,

龚自珍是很不满意当时一些昆曲的“鄙俚”的,因此他第三句叹息道:我在酒桌前,替人深深地惋惜啊!

替那些人呢?

文人珠玉女儿喉。

    末句回答了“替”那些人惋惜:文人犹如珠玉的优美曲句和女儿婉转的歌喉!

“珠玉”,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唐杜甫《和贾至早朝》:“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龚自珍的末句,只说出了主语,省略了谓语,我们如果替他补上谓语,完整地翻译过来应该是:文人犹如珠玉的优美曲句,被阉割了!女儿婉转的歌喉,被糟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