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衣庵”藏身水泥墙内——北京东城方家胡同手机速写上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白衣庵”藏身水泥墙内——

北京东城方家胡同手机速写上

北京东城方家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雍和宫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条,北与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马园胡同相通。全长676米。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方家胡同,明代属崇教坊,称方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七条,后恢复原名。清代此地驻有神机营所属内火器营马队厂。41号曾是白衣庵,殿中供奉观音像,后佛像被毁,现庙址仍存,已为居民住宅。民国时北平警察厅长吴品番曾在19-27号办北平警察传习所,并居住胡同13号,今为外交部宿舍。京兆尹薛笃弼曾住在15号,现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21号为北平沦陷时期伪市长刘玉书住宅,现为国家建筑综合研究所。27号为北平沦陷时期伪宪兵司令陈亚南住宅,今为卫戍区宿舍。胡同内尚有清末办的北京第一代图书馆——京师第一图书馆,已为民房。现胡同内方家胡同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据2011年8月25日《京华时报》报道。在对方家胡同41号院外墙进行整治时,意外发现一个雕刻精美、形似窗户的石质构件。因41号院据传为始建于明代的“白衣庵”,这个石质构件被怀疑为古代遗存。41号院居民介绍,“文革”期间,“白衣庵”遭到破坏,僧尼四散,自那时起便陆续有人住进院中,至今已有40多户人家。外墙也被抹上水泥,看上去就像近现代建筑。

“白衣庵”坐北朝南,北靠著名的国子监街,南临交道口北三条,东接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据介绍,“白衣庵”始建于明代,原有四层殿宇三个跨院,前殿三间,正殿五间,各殿均为硬山筒瓦顶。庵内供奉观音像及九尊娘娘像。1985年调查时,山门已被拆除,三层殿宇尚在,各殿彩画破旧,神像和刻石无存。

原院内古柏参天,环境清雅,彩画甚多,清朝时,庵内保存着兰亭真水刻石七方,堪称石刻书法珍品。昔时,殿前左右花池内种有牡丹,每逢牡丹花盛开时,附近居民皆来观赏。遗憾的是,几经变迁特别是“文革”中,古迹被毁,尼僧四散,一座古刹如今变成了大杂院民居。令人欣慰的是,而今白衣庵的山门尚在,其门封闭,门上方仍清晰可见石刻凸雕的“古刹白衣庵”五个横向大字。

据1947年北平市政府第二次寺庙总登记查证:坐落内三区安定门内方家胡同二十四号白衣庵,建于清乾隆年,属私建。本庙面积东西面宽六丈八尺,南北约十九丈,房屋六十八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供奉经像,修行弘法。庙内法物有铜韦驮菩萨一尊,泥马童两位,泥龙王、土地、财神、华祖共四位,三十二应观音像木屉八扇,木弥勒佛一位,泥童六位,香泥观音菩萨善财龙女三尊,泥火祖吕祖九尊娘娘等像。(档号J181_15_422)

白衣庵,顾名思义是一个供奉着白衣观音的庵庙,可令人称奇的是,过去里面只住和尚不住尼姑,而且每到农历三月十九,那里就变成了热闹的庙会。查找资料发现叫白衣庵的寺庙还真不少,北京门头沟现在还有,从图片上看,砖雕门楼,琉璃瓦脊顶,十分辉煌。

为什么有那么多叫“白衣庵”的寺庙,起源于《图画普门品》,其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莲之中,因而就其衣饰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衣显示圣洁、淳净的菩提之心。

后来各地建庵庙供奉白衣观音菩萨,都名曰白衣庵。是民间常见的一种观音形象。不仅如此,由于老百姓对白衣观音的尊崇和敬仰,人们还塑造了大量的白衣观音像在家供奉,民间还用丝线在织物上刺绣出观世音像。据说武则天当权时,曾下令制作织成锦及刺绣佛像、观音菩萨像四百余幅,分送各个寺院。可见当时从官方到民间,从佛门到世俗,对观音菩萨是如何崇拜,也可见观音白衣形象的流传是何等广泛。

北京的佛教文化十分昌盛,其中尤以广为普通百姓接受的观音大士信仰最为普遍。历史上,在北京曾出现过数以百计的“观音寺”、“白衣观音庵”和“白衣庵”。清《乾隆京城全图》北京城共标有1207座寺庙,其中仅供奉观音为主的观音庵有87处、白衣庵21处,总共就有108处,居众庙之首。

根据北京市档案馆编撰的《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名为“白衣(观音)庵”的有19家;1936年北平第一次寺庙总登记名为“白衣(观音)庵”的有16家;1947年北平第二次寺庙总登记名为“白衣(观音)庵”的有12家。此外,同样也是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还有名为“观音寺、院、堂、庵”的总计不下百余家,足见观音信仰的深入民心。但由于这些寺庵均不大,故被拆毁的也很多,现在方家胡同的白衣庵是北京仅存的几家遗址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