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初灶君竟是一位老妇人——北京东城国子监街手机速写下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最初灶君竟是一位老妇人——

北京东城国子监街手机速写下

国子监路南有两座祠庙,东为灶君庙(国子监街40号),西为火神庙(国子监街78号)。灶君庙由小学使用,建筑已拆除。火神庙现存大门、大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内祭火神及关帝、财神、鲁班等。

北京建有很多“火神庙”,仅在1928年登记就有23座。为什么火神庙建的多?因为当时北京的建筑95%是都砖木结构,防火能力差,特别是自宋代起,城市大量使用煤炭,防火成了难题。因此,南宋都城临安曾规定,重要建筑物间必须空出一定距离,以阻火势蔓延,即所谓“火巷”,在坊巷中每隔三百多步设军巡铺,铺兵五人,这是最早的“消防队”,并在地势高处建望火楼,及时预警。

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火德真君庙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为象征天地精灵的龟蛇抱像。传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开始营造大都城的时候,有龟蛇出现在今西直门外的高梁河上,群臣解释说,这是真武神光临,其德惟水,水能胜火,宋朝亡定了!忽必烈大喜,下令在高梁河出现龟蛇的地方建了座“大昭应宫”,祭祀真武大帝。后来又在城中心海子边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真武庙。元统一中国后,元成宗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的神!

明成祖朱棣也特别崇奉真武大帝。他在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中,鼓吹有北方真神相助,是替天行道。他当了皇帝后,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赐名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修“金殿”、造金像,大兴土木,费资百万,把个武当山修得如天宫落地。

火神庙祭祀火德之神。秦汉以来求仙炼丹、自信长生不死的方士,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命运,称五德。帝王受命正值五行的火运,即为火德。相传远古生于陕西岐山姜水之滨的姜氏,就因火德为王而称炎帝。他做耒耜教人耕种,又号为神农氏。从炎帝开始,火德作为神灵受到民间敬奉。因此俗称火神的火德真君就在神州各地建庙供奉起来。

北京的灶君庙不多。灶君,俗称灶王爷,是中国民间崇拜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民以食为天”,食是生存的根本,提供食物的灶成为维系家庭所必须,抑或是家庭的象征。家庭的“香火”不能断,狭义的火是灶膛里的火,进而泛指子嗣。于是,灶君必然让旧时的人们奉若神明。祭祀灶君成为一种虔诚之信仰。

灶君是怎么出现、如何确立的?说法太多,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版本流派和漫长的演绎过程,实在不容易搞清楚。最初的说法:灶君是位女性。《庄子·达生》说:“灶有髻。”司马彪注云:“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宛然是位漂亮的红衣女郎。《玉烛宝典》:"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灶王经》云“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灶君竟是一位老妇人。

汉代以后,出现了男性灶君,充当灶王爷的人均非同小可,是一些大人物。《事物原会》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云:“炎帝作火而死为灶。”《五经异议》则“火正祝融为灶神”。人们敬仰奉祀的黄帝、炎帝、火神祝融,居然也成为灶神。

还有两则为人死后变为灶神者:《酉阳杂俎》云:“灶神姓张名单。”传说张单是一负情浪子,在狼狈状时羞见被其休弃的发妻,钻入灶底而死,遂成灶神;另有一说:古时有一贪官,懒而馋,每天各处找寻美食,百姓不堪其扰。请来一位神人将其挟持到灶台,变成灶君,让其只能眼巴巴看别人食用美食。

当代神话学家袁珂有新见解:他从《庄子·达生篇》“灶有髻”进行分析:“‘髻’是‘蛣’的异体字或假借字,《广雅·释虫》:‘蛣,蝉也。’《大戴礼·帝系篇》:‘颛顼产穷蝉。’颛顼之子名穷蝉,蝉又是‘灶有髻’的‘髻’,而‘髻’又说是灶神,‘穷蝉’与灶神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蝉,是灶上常见的一种蝉状的小生物,俗称蟑螂,有的地方称为‘灶马’。正是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人认为是神物,祀为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

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小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每家每户的事,维系此习俗的人们信奉“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届时,在灶君像前供奉糖瓜等祭品,燃烧香火和“灶马”,称为辞灶,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送走了灶神,才算真正步入岁末年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