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味中药都要经过防腐处理——北京西城大金丝胡同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每一味中药都要经过防腐处理——

北京西城大金丝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西城大金丝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厂桥地区东北部。东西走向,东部略向北倾斜。东起银锭桥胡同,西端南折至南官房胡同。全长249米。属厂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清代称金银丝绦胡同,亦称金丝套胡同。因此处有"织染所","掌内承运库所用色绢",故名。1911年后析为两条胡同,此胡同规模较大,故称大金丝套胡同。1965年将愧宝庵并入,更名为大金丝胡同。

    大、小金丝胡同明时有织染所,职掌内承运库所用色绢。不仅供应内廷,而且供应外廷。故工部亦派有大使。色绢,是一种染有颜色的丝织品。织染所后废弃。入清,其地称金银色绦胡同。金银色绦是一种金、银色彩的带状丝织物。民国期间,“色绦”讹为“丝套”,析为两条胡同。宽者称大金丝套胡同,窄者小金丝套胡同。1965年去“套”,简称大金丝、小金丝胡同。

    大金丝胡同西端南折处旧为南北方向的槐宝庵。胡同因庵得名。槐宝庵即槐宝探海寺(据《东华流韵》查为“净海寺”;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寺庙登记》查为“槐宝探海寺”),明天启时建,“后为清初达天和尚挂锡之处。内有古槐一株,其干南倾而枝北向,树心已空,叶犹茂盛,其势蜿蜒,宛如龙蟠。上系铁链如绠,询诸土入云,因达天参修时,此树尝为人祟,故制巨链以制之”(《燕京访古灵》)。庵现析为民居,槐也不存,铁链埋入井中。

    在大金丝胡同里,有一家名为“郭氏毛猴”的“小型博物馆”,虽然这里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但展出的毛猴作品多达几百件。经营这家博物馆的是一家三口,郭福田、崔玉兰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郭宏涛。

    据传,在清朝的时候,宣武门外有一家叫南庆仁堂的老药铺,有个小伙计干活儿老偷懒,让掌柜的看见了,挨了顿数落。小伙计心里有怨气又不敢顶撞,有一天晚上整理药材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几味中药:蝉蜕、辛夷和白芨,他摘下蝉蜕尖尖的脑壳和四肢,用白芨粘到毛茸茸的辛夷上,成了个人不人、猴不猴的玩意儿。

    嘿!这尖嘴猴腮的跟掌柜的长得真像!第二天,小伙计拿给师兄弟们看,大伙儿都说长得像。这就是最早的毛猴。那以后,毛猴的制作技艺传到了社会上,被逐渐完善,就成了工艺品。郭福田讲起这个重复了无数遍的故事时,依然绘声绘色、乐在其中。

    做毛猴的手艺是崔嫂家里祖辈传下来的,如今到崔嫂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这些灵巧可爱的毛猴都由中草药制作而成,是老北京的传统工艺之一。崔嫂随手拿起一个毛猴摆件介绍道:“毛猴好做,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繁琐,每一味中药都要经过数十次的清洗、晾晒,还要做好防腐处理,这样才能确保毛猴可以长久的保存。”

    为了让这小小的毛猴接地气,夫妻俩还为毛猴增添了很多小道具,做冰糖葫芦的、做爆米花的……让毛猴置身于老北京的场景里,勾勒起更多人的回忆。不仅如此,夫妻俩还紧跟时事,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崔嫂还特意做了怀抱两只小毛猴的毛猴一家人,不仅可爱至极还温馨得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年,很多人慕名而来找崔嫂学做毛猴,他们中有外国留学生,有空姐,还有白领……每当看到学生们脸上流露出快乐,崔嫂也倍感欣慰。最让夫妻俩高兴的是,之前一直对毛猴很抵触的儿子,也逐渐接受了毛猴,还开始帮着父母制作及销售。猴年,在这毛猴之家,参观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也让他们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充满信心。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