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允祹共有六子,多数生下夭折——北京东城东直门北中街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允祹共有六子,多数生下夭折——

北京东城东直门北中街手机速写


    北京东城东直门北中街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直门内大街北侧,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西起针线胡同,南止东直门内大街,东与东扬威胡同、东羊管胡同、东手帕胡同相通,西与西羊管胡同、西手帕胡同相通。全长520米。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东直门北中街,民国初称羊尾巴胡同,民国36年(1947年)称东扬威胡同。1949年后沿称。1956年为建前苏联驻华使馆拆除东扬威胡同一部分新辟此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原东扬威胡同西段改称东扬威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反修路。

    1979年更名东直门北中街。街北端原有清履亲王府和允祁贝勒府,后变为俄国东正教堂和东正教总会。1949年后改为前苏联驻华大使馆。现街内有区园林局、京都干洗店、不夜城酒家、哈尔滨驻京办事处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履亲王,清朝世袭亲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第十二子胤裪(爱新觉罗·允祹1685年—1763年)被封郡王,封号嘉,雍正元年(1723年)降贝子,后来在雍正八年(1730年)复封郡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进亲王),改封号履,死后谥号懿,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八代八位。

    爱新觉罗·允祹,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寅时生,生母为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恩封固山贝子。五十六年,管理内务府事务。五十九年解任,同年管理正白旗三旗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管理内务府、礼部、工部事务,晋封多罗嘉郡王。雍正元年,解工部、内务府事务,革去都统,降为固山贝子。二年,降为奉恩镇国公,解礼部事务。八年,复封为多罗履郡王。十三年,管理礼部、宗人府事务,晋封和硕履亲王。乾隆三年,解礼部事务。十八年,任议政。二十一年,解宗人府事务。乾隆廿八年七月廿四日未时薨,年七十九岁,谥曰懿。

    永珹是高宗纯皇帝第四子,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廿八年奉旨承继允祹之嗣,袭爵多罗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年三十九岁。谥曰端。嘉庆四年追封和硕履亲王。

    允祹共有六子,但是多数生下即夭折,来得及起名字的只有第三子弘是和第五子弘昆。弘是在四岁夭折,弘昆度过了幼年期,但是在十二岁时病亡。康熙朝的时候,圣祖就对允祹乏嗣十分苦恼,故而将原太子允礽之孙永琇交予其抚养,结果永琇也在二十六岁的时候病逝,没有留下后嗣,所以直到乾隆二十八年允祹去世,其后嗣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允祹去世四个月之后,高宗钦命自己的第四子永珹过继给允祹为继孙。

    不知道是否是巧合,永珹也生有六子,但是除了第一子绵惠活到了三十三岁之外,其他五子也都夭折。更为重要的是,绵惠虽然活了三十三岁,但是只生育过一子奕文,并且幼年夭折,所以绵惠故去之后,永珹的血脉也终止了。之后,朝廷给履王支系过继了成亲王永瑆的孙子奕纶为嗣,所以履王支系最后是由成王支脉来继承的。

    到了第五代大宗贝子载鈖的时候,多灾多难的履王支又面临了第三次绝嗣。第四代大宗贝勒奕纶共有十三子,第十一子载华原本出继给慎王大宗,后因故归宗,之后又将第九子载钢出继给了慎王大宗。结果继承了履王第五代大宗的第十子载鈖无嗣,只能过继了已经成为慎王大宗的载钢的第三子溥楙为嗣,这样才缓解了第三次绝嗣的尴尬。而后来,溥楙的两个儿子也都绝嗣,载鈖一支断绝,大宗流传到载鈖之弟载鹤的后裔身上。这样屡屡遭到绝嗣威胁的情况,在清代宗室里也是少有的。

    允祹的府邸在东直门北小街针线胡同,与诚贝勒允祁府相邻。府邸正门5间,正殿7间,东西配楼5间,后殿3间、后寝殿5间、后罩房5间。光绪年间,由于临近的东正教堂被义和团破坏,遭到俄军报复,王府被焚。履王大宗后搬至隆福寺西口马市大街,是为植公府。

    允祹的坟地俗称“十二陵”,在北京东直门外,三元庵东南,后来末代大宗镇国公溥植将灵起出,遗迹全无。永珹的坟地俗称“四爷坟”,在昌平区秦城西十虎峪口,后来也被末代大宗镇国公溥植起灵,现存驮龙碑。(摘自橘玄雅《清宗室系列·和硕履亲王》)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