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都被批斗折磨到深夜——北京东城草厂二条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每日都被批斗折磨到深夜——

北京东城草厂二条手机速写


   北京东城草厂二条位于东城区西南部。原崇文区西北部。北起西兴隆街,南至北芦草园胡同。长246米。属前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草厂二条该地名沿革见草厂头条。1965年定现名。据清《宸垣识略》记载,二条胡同内有邵武、黄冈、应城等会馆。中国的著名数学教育家余介石居住草厂二条甲4号。

    余介石(1901──1968),字竹平,号慰慈,祖籍为安徽省黟县(后为祁门县),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生于1901年2月7日,卒于1968年12月26日,享年67岁。余介石主要研究数学教育和珠算改革,是中国的著名数学教育家、珠算研究、教育、活动家、科普教育家。

    余介石不仅是有造诣的数学教育家,而且也是振兴现代珠算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余介石先后编写出《速成珠算法》和《简易珠算法》。1954年,余介石调到北京后,更加致力于珠算史的研究和珠算教育改革,并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珠算事业中去。

    “在故宫宋画《清明上河图》上发现了算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将中国算盘的发明时间又前推了三四百年”,被公认为余介石对于中国珠算史研究的一大贡献。1956年的3月,余介石教授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中国算盈与珠算的发明时间”的问题。为此,他查阅、研究了许多宋代的典籍,并从郑振铎的《清明上河图研究》一书中得到启发,独辟“古画之中觅算盘”的蹊径。

    于是,余介石约了好友、著名珠算史家殷长生教授一块来到故宫博物院的古画馆,手举高倍放大镜,隔着玻璃在珍藏着一张张古画的展柜前搜巡、寻觅……突然间,他们的目光同时被定格在宋代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因为他们在该图卷末的赵太丞药铺柜台上,惊讶地发现了类似算盘的东西。

    这可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余介石、殷长生两位教授紧紧抓住不放,通过深入研究,最终在“是算盘还是钱盘”的争议中坚定地确认并证明了“是算盘”。这期间,仅余介石教授为此研究寄给中国“珠坛泰斗”华印椿教授的信件和文稿,就达几十万字之多。

    殷长生教授专门约请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高级摄影师,到故宫博物院古画馆拍摄了《清明上河图》古画中的“算盘”特写放大图,终于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这件东西确确实实是一架15档中国算盘。这就是说:至少在张择端所在的北宋之前,中国就已经发明和使用了算盘。

    1966年6月,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从余介石所在的北京拉开了序幕。而此时的余介石正在为寻觅并发现了程大位故居而欣喜若狂,就在他的《关于<算法统宗>作者程大位的生殁年代及其故居》即将在日本《珠算界》杂志发表的前夕,一场致命大祸已经降临在他的身上。

    1968年春,余介石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关进所谓“造反派”的牢营,终日在强制监督的专政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接受劳动惩罚之余,还得书写永远也难以通过的检查交代材料,并不时接受野蛮荒唐的批斗。

    这些劳动和批斗对于当时的遭劫者来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按理说余介石是应该可以挺将过来的。然而“文革”浩劫无奇不有,最后导致绝望中的余介石愤然走向不归路的,竟然是他父亲给他取的那个“余介石”的名字。“那么多的名字你不取,为什么偏要取个与‘蒋介石'相同的名字?险恶居心何在?”当造反派们终于抛掷过来这么个荒唐透顶的问题并定下莫须有罪名的时候,余介石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大大升级的残酷批斗。

    67岁的余介石老人每日都被批斗、折磨到深夜12点以后,而余介石的回答却注定是永远也无法通过。于是,余介石终因年事过高、营养极度不良、遭受摧残强度过大而一病不起,但造反派到这个时候却还是惨无人道地不准他就医。迄至病情十分恶化、已到无法治疗时,方准其回家,回家后不久即于1968年12月26日含冤去世。

    1983年4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作出决定,为余介石教授洗去冤屈、平反昭雪。同年7月26日,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余介石教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词中说:“余介石他的科研论著对中国的珠算改革、使用和推广起了积极作用……他对中国数学教育工作的推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因而在中国数学界享有相当声望。”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