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同里的“原住户”渐少——北京西城取灯胡同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胡同里的“原住户”渐少——

北京西城取灯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西城取灯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南部。原宣武区东北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东北部,东西走向。东起煤市街,西至扬威胡同,长215米。属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管辖。

    明称取镫胡同,属正西坊。清时称取灯(灯与镫通用)胡同,沿用至今。取灯胡同与灯市有关。民俗学家叶祖孚在《也谈“取灯胡同”的由来》一文中称:“我国历代都有正月十五上元节点灯取乐的习俗。

    明初时灯市在今东城区灯市口,明代中叶迁往天桥灵佑宫,后又迁往琉璃厂、花市及廊房头条一带,取灯胡同离琉璃厂和廊房头条均很近,似应看作为灯节供应灯的地方。”昔日巷内有同兴堂大饭庄,现均为居民住宅。     

    取灯在北京有多种解释,其中有火柴(洋火)的意思,也有取灯(笼)的意思。煤市街取灯胡同明代属正西坊,原称取镫胡同。从民国时期出版的《燕都丛考》的地图上看,取灯胡同是一条斜胡同,东北口是煤市街,西南与炭儿胡同相通,可抵延寿寺街。

    当年,廊房头条被称“灯笼一条街”,布满经营和制作宫灯、纱灯、走马灯等灯笼的商店和作坊。而取灯胡同与廊房头条相接,中间只有一段煤市街。

    鉴于取灯胡同的地理位置,认为这条胡同是廊房头条那些灯笼店的仓库、堆房,是有些道理的,只是这条胡同目前全是居民大杂院和小店铺,看不出灯笼库和灯笼作坊的遗迹何在。至于明代称“取镫胡同”,大概也有一些典故在内,只是历史久远无法考证了。

    在清代的《京师坊巷志搞》中,没有记载,可见这条胡同太普通了。按古代修志的惯例,如果胡同内有大宅院、寺庙、会馆等,都可入志。取灯胡同则未入志,可见其不是什么重要胡同。

    随着时代发展,北京胡同里的“原住户”渐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地进京打工、经商的人。取灯胡同也不例外,这条小胡同里不仅有许多外地住户,还有小店铺、小饭馆及卖什么“成人保健品”的店铺和永远拉着帘子的的“发廊”。

    这与北京古代的引火物有关。我国古代有一种引火之物,史书称之为“取灯”。把松树或杉树枝条削成小木片,然后将硫磺涂在木片顶端,很像现在的火柴。清代末年,西方火柴传进北京后,人们习惯称之为“洋取灯”,简称“洋火'.;取灯早在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到清代,北京就有人以取灯为业。福格《听雨丛谈·取灯》记载说:“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为细枝,涂硫磺于顶,遇火即燃,用以引烛。”这种取灯在当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

    大约在明代初年,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聚集在一起,取灯胡同就是取灯作坊手工业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取灯的货栈和批发站。直到民国初年,取灯在北京城里还有出售。

    随着火柴工业的发展以及火柴需要量的增多,取灯作坊就被北京火柴厂所取代。 取灯作坊经常发生火灾,因火灾而破产甚至丧生的人很多。因此,解放后,为保证城内居民的安全和维护城市环境,北京市政府将此类行业迁往永定门外经营。自此,取灯胡同就空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