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北京西城小沙土园胡同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

北京西城小沙土园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西城小沙土园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南部。原宣武区东北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琉璃厂东街西端南侧,南北走向。南起南新华街,北至琉璃厂东街,东接东南园胡同,长约150米。属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管辖。

    清时名小沙土园,巷名来历与河渠有关,1965年定名小沙土园胡同。巷内有昆山会馆、书业文昌会馆、玉行长春会馆。书业、玉行两会馆已拆除,其地建成厂甸市场大楼。巷内均为居民住宅。 《京报》曾迁址于此胡同内。

    《京报》1918年10月5日初办于前门外三眼井胡同38号,后来又迁到了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在《京报》创办的那一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新闻学研究会。在五四运动前那段时间,邵飘萍每星期天上午都要去主讲新闻学,并介绍其新闻采访经验。当时在北大担任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就是在这时与邵飘萍相识。

    “二·七”惨案后,《京报》大量刊登支持工人、声援罢工斗争的文章,邵飘萍亲自撰文怒斥军阀野蛮罪行。吴佩孚看了之后气得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在纸上写下邵飘萍的名字。马克思诞辰105周年时,《京报》破天荒地出版了一期纪念马克思专号,免费赠送读者。“五卅”惨案发生后,邵飘萍下令《京报》停止刊登日、英广告,同时免费刊登爱国广告。

    这时期的《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阴暗,并为民众呐喊请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政府,强烈谴责当局制造的“三·一八”杀害学生、民众的恶行,并在《京报》上开辟特刊,历数军阀“讨赤”“亲日”等等罪状,《京报》由此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欢迎,但邵飘萍和他的《京报》也因此受到反动军阀的仇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邵飘萍为改变《京报》有些“谈花说草或专捧女明星”的周刊的低俗格调,又创办了几个新周刊,其中的《京报·副刊》和《莽原》周刊在当时颇得读者好评,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重要一笔。鲁迅先生曾多次到此商议稿件,并亲自主编了《京报》的《莽原》周刊。  

    1926年4月24日,邵飘萍家中打来电话,告知报馆和家里都有些事需要办理。邵飘萍心急如焚,决定回报馆看看。邵飘萍先打电话给北京《大陆报》社长张翰举,询问外面的情况。张翰举欺骗邵说:“形势已缓和,一切都替你疏通好了,你放心回来吧,保管没事!”邵飘萍轻信了张的谎言。

    下午5时许,邵飘萍借着夜幕的掩护,乘车赶到报馆。一名内奸将他回报馆的消息向张作霖政府告密。邵飘萍将一则事先写好的《飘萍启事》交给了他的妻子,准备刊出。在这则启事中,他大义凛然地斥责军阀以讨赤为名来屠杀人民群众。

    又仔细商议了《京报》馆继续维持下去的诸多问题与办法,他在报馆仅呆了一个小时,便又乘车匆忙离去。而此时的报馆已经被军警监视起来。当邵飘萍乘车行至魏染胡同南口时,突然遭到侦缉队的阻拦。荷枪实弹的警察将邵飘萍押到警厅。

    1926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直奉鲁晋总执法处提审邵飘萍。审问进行了2个多小时,最终以“宣传赤化”之罪名杀害于北京天桥东刑场,时年41岁。对于邵飘萍掷地有声的文与人,冯玉祥将军做过这样的评价:“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

    邵飘萍被害后,他的遗孀、也是我国早期的女新闻工作者汤修慧又继承了其夫的遗志,于1928年恢复出版了《京报》。之后,因时局动荡几经离乱,《京报》时停时出。日本投降后,汤修慧回到北京,又继续办起《京报》,但不久,因不堪累累负债,不得已将《京报》馆抵押出去,《京报》至此终刊。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