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按这7个步骤拍出来的!

 鹩歌 2020-08-13

提倡进行照片的预视和创意当然很好,但在实际中该如何一步步地进行创作?

如今技术和创作的选择如此之多,很多人根本无从下手,继而选择了最简单的随手拍。

为使创作过程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我把它分作七点,涵括在处理一个新的主体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和创作的抉择。

这几点不一定按照以下顺序发生,整个过程也不会是一条直线—随后的一些决定可能需要你回头并重新琢磨视角或镜头的选择—但这会是个不错的起点。

接下来所有步骤的详细描述。你并不需要每次拍照都遵守它们,一旦对创作中的不同抉择有了理解,就可以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运用。

1
考虑画面里物体的组合

“场面调度”指的是放进画面里的物体的摆放位置,要么是为了单纯的视觉原因,要么则是为了创造更深层的含义。

将主体与更为吸引的前景结合可以让照片更赏心悦目;选择辨识度高的背景会更有现场感。

将画面里的两个物体结合可以让照片具备内涵并通过对比、幽默、解释或颠覆表达出来。

圣詹姆斯公园的秋天, 英国伦敦   尼康 D3x,ISO 250,RAW格式。175mm镜头。快门1/400s,光 圈f/8

我想要拍一张人们坐在公园秋天的阳光之中的照片。大面积的树叶填满了一半的画面,处处都仿佛在诉说着这“秋天”。

将之与长凳上的人们及背光的帆布椅相结合,很好地传达了这一含义

2
考虑角度

不要一见到主体就拍摄:思考一下是否几米之外就有更好的角度,或甚至是跑到另一边去。

也可以改变背景、换种观看主体的方式、把物体结合,或是充分利用某个方向的光线。

象神节, 印度喀拉拉邦科钦  尼康 D3x,ISO 200,RAW格式。26mm镜头。快门1/200s,光圈f/6.3

如果从正面拍摄大象,我便只能在画面里容纳其中的两三只。

从侧面拍摄形成了强斜线,我可以把整列大象、僧侣、以及站在前面的朝圣者都纳入画面。

3
考虑视角

想好了角度后,便要寻求不同的视角。与其用同样的高度拍摄所有东西,不如找些更高或更低的视角。

这不但可以改变照片的本质,还可以在照片中产生变形和不同的权力关系。高视角非常适合俯瞰城市和人群。

低视角则可以去除混乱的背景,同时也很适合拍摄儿童。

俯瞰皮革染坊, 摩洛哥非斯  尼康 D2x,ISO 250,RAW格式。200mm(等效 300mm)镜头。快门1/500s,光圈f/13

高视角掌控了照片的背景,使之限制于基本颜色一致的着色固化坑的范围,与工人形成有趣的对比。

选择高视角是把阴暗的天空去掉的好办法,同时也让观看主体的方式更加显著。

4
考虑纵向拍摄

信不信由你,相机纵向拍摄的表现与更常用的横向拍摄一样好。考虑一下相机纵向拍摄是否效果更佳。

渔船,摩洛哥索维拉  尼康 D2x,ISO 100,RAW格式。98mm(等效147mm)镜头。快 门1/400s,光圈f/8

我想要展示这些传统的蓝色渔船的船头互相交错的方式。

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纵向拍摄, 将这一特定细节孤立出来,用色彩和重复充斥整个画面。

5
选择镜头

镜头的选择会影响照片的许多因素。在最基本的方面,镜头的能力决定放大的程度和照片的剪裁。

每个镜都会有不同的有效透视,并能把自己的特点融入到照片之中。

广角镜头可以产生更多变形和更深的景深,同时因为在使用时离主体更近,会产生夸张的透视并让物体显得距离更远。

相反,远摄镜头会显得透视压缩,让物体靠得更近,其景深也更浅。

香港天际线,中国香港   尼康D2x,ISO320,RAW格 式。130mm(等效195mm)镜头。快门1/13s,光圈f/2.8。三脚架

使用远摄镜头从对面的港口拍摄使得高楼大厦填满整个画面,产生透视被压缩的效果,令它们看着比实际更加密集

6
计算曝光量,优先光圈或快门速度

曝光不仅是让合适数量的光线进入相机。快门速度和光圈的选择会对照片产生重要的创作效果。

与其让相机自动设置,不如自己取得控制并尝试极端设置。这会让照片突围而出。

如果主体有动作,便应该优先快门速度。这可以控制动作的再现效果:或凝固、或模糊。

如果没有动作,便优先景深,这由光圈控制。

阿拉伯文字, 摩洛哥马拉喀什  尼康 D2x,ISO 320,RAW 格式。42mm(等效 63mm)镜头。快 门1/80s,光圈 f/3.5

大光圈产生了浅景深,侧面的角度形成了一条强烈的、逐渐消失的斜线,景深衰减显著。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对焦和斜线吸引到了文字更为清晰的部分。

7
确定构图

构图规则都是为了让图像显得平衡。然而,与其死板地遵循规则,如果能让照片更好看,不如将它们打破并加以夸大。

尝试让主体填满整个画面,但不要放在画面中央,要为运动留出空间。

环绕玛尼堆, 蒙古乌兰巴托  尼康F4,Provia100ASA胶片。200mm镜头。

这一堆玛尼堆位于乌兰巴托市郊的一座小山上。照片里主体位于画面的远端,一条强斜线把观众的眼睛牵引到了主体身上

本文节选自《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