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校园生活的开始、勤工俭学与考研究生

 花明会计屋 2020-08-13

编者按:此篇是由我在新浪网的“花明会计屋-fzsjxry的博客”直接转来,故样式基本维持原状。(原因:在那里已莫明的丢失了许多文章、图片和评论。还在的有点意思的,现在只好照原样抢搬过来,有的还要找原图片补充—这种情况以后还可能有,请大家原谅。)

大学校园生活的开始、勤工俭学与考研究生

 (2010-10-19 21:37:58)


分类: 个人纪事

 我的大学校园生活(1)

         大学校园生活的开始、勤工俭学与考研究生

19607月因高考的结果,我离开了工作8年的黄梅县,来到武昌原湖北大学(即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财政与金融专业本科学习,回到武汉市开始了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在读书的4年中,各种会计课程有8门,几乎占我们全部课程的1/3,由于我是“调干生”(每月享有原来工资60%的生活补助费)干过8年会计,所以,同学们平时有什么会计课程中的学习问题,爱与我讨论,系里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有时也通知我去学习,因此同学们送了我一个绰号“方教授”,虽然这是笑话但不妥,我阻止的话说了一大筐也无济于事——实际我是一个穷大学生,为此我勤工俭学,在要从武昌过两江到汉口桥口区的一个索线厂,兼职会计3年(是经过公正会计学校的同学吴良安的介绍,照顾进去的,后因考研究生主动辞职),每周六下午下自习,同学们都去准备周末晚会上的跳舞、看电影或作其他的休息娱乐活动,而我得赶去汉口厂里,要在出纳、保管和有关业务人员下班前,将单据和有关手续接过来,在晚上和星期天白天,要将一周的账务处理完毕;每到月底,除要编制凭证、记账外,还要算成本、编报表,除利用周末一天两夜的休息时间外,有时还要占用23个晚自习时间,甚至还要熬通宵(这样的晚上我未能参加自习,我班的辅导员贺荫生老师知道我的情况,也是睁只眼閉只眼地照顾我),有二、三次月底很忙,熬了通宵碰到考试,一清早口袋统只笔,从汉口赶到学校进教室就考试。

当时过江的交通工具有要等1、20分钟一趟的少有的小公共汽车(坐站只能2、30人),也有对开的两条“汽轮”过江,还有坐“划子”(小木船)过江的,不过它们走的路线不一样,公交车是从“铜人像”(民族路与民权路和长堤街交叉路口上的孙中山的铜塑像)经汉阳到水果湖过两条江,汽轮是从汉口的王家巷到汉阳门(即武昌中华路口),而划子(用浆划的小木船)是从汉口的粤汉码头到武昌徐家棚(孩提时和父亲一道过江坐过划子)。我去厂里和回家,一般是坐公交车来往汉口的利济路或武圣路;当时由武昌到汉口我也走过。一天夕阳刚下,在阅马场我用省下来的粮票换了1张较大的新竹床,约30斤左右重(大学生的供应粮比一般居民要多好多,家在武汉和请假未进餐的学生,可用餐证换一部分粮票),我用背背着,走过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到同济医院附近的站邻村约4、5公里,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四年下来的成绩,还算对得起老师和自己,会计课程8门全优,其他课程,有优有良有1门及格,考查课全部及格。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我的学习策略有关。在小组的每个学年的学习总结会上,同学们差不多每次都向我提出,对会计课的学习太偏。之所以有此意见,与下面的情况有关:

进校后,我看到了易庭源老师在《经济问题》1958年第3期上发表的《从资金运动的观点来说明借贷原理》的文章,这对我想研究的记账方法与会计对象一致,便到教职工住宅的校北区,直接找到易庭源老师,谈了我对他文章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并要求老师对我指教,易老师很关爱的答应了,并在以后对我作了许多指导,使我受教和得到很大启发,还使我知道了我国的第一本会计杂志——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创刊的《会计杂志》。事后我打听到,学校藏有该杂志,经过系里开证明,图书馆才让我进不对外开放的閉架书库去看《会计杂志》,与近代会计之父巴舒里(Lucas Pacioli当时翻译是罗克斯.巴舒里,现在翻译为卢卡.巴其阿勒,也有译为卢卡.巴乔利)的书上见面就是在这里。《会计杂志》一共有848期,其理论与实践及改良中式簿记的内容极为丰富。此后,我有二、三个学期,几乎每天下午就去閉架书库看书或抄书(閉架书库的书刊不能外借),书库的老师都认识我了,一去他们就知道我要什么书刊,约抄到120万字时,感觉这样抄不行,心想如果自己能买到一套多好啊,跑遍武汉的各旧书店没有找到,后来写信到上海旧书店,回复有该杂志,并说明买解放前的书刊,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的证明,这使我喜出望外,即时请学校开证明、汇款(用钱相当于我当时二个多月的伙食费)当时,就这样将其全套买回了。(见插图)

        上海旧书店19631123日回复有一套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篡的《会计杂

     志》的邮购通知和购书简则。

                  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11日编篡的《会计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篡193671日至1936121日出版的6期,在19371月出版了《会计杂志》第8卷的合订本。                                                           

  

《会计杂志》从1933年至1936年共出版48期,每出版6期后在次月即出版合订本1卷;19371月出齐全套8卷;书架上的第三、四卷是单行本。(上海旧书店当时寄过来的就是如此。)

同学们劝我的意见,还不仅是由于我用了好多时间抄杂志抄书(主要是《会计杂志》),还由于他们看到我写会计文章也花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成绩。当时我的回答是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但近30门课,我不能每门课都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获得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我必须重点深入。

由于以上情况,所以在毕业时,同学和组织上对我的毕业鑑定是:“优点: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在政治运动中表现较好;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一般表现较好;学习有雄心壮志,能深入、刻苦钻研会计,效果好;学习时间抓得紧,能热心帮助同学;劳动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干劲大;社会工作认真负责;在生活上能关心同学。缺点:主动靠拢组织不够;学习制度遵守不够好;偏重于学习财务会计。”

                参加研究生的招生考试

    1963年秋季,根据教育部指示,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面向全国招收会计学的研究生两人(当时尚无学位制度,招收的研究生没分硕士、博士)。我当时只是想要在会计方面做点事,没有考虑那时学生的学习还处于半休状态(国家当时正处经济困难时期,因粮食、营养供应缺乏,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规定是半天时间),和家庭经济拮据等情况,就报了名,当时有几位同学,知道我家经济困难,劝我不必考,反正会留校当老师,我就警告他们不要再这样说了。为备考研究生,我辞去了兼职养家糊口的工作,每天学习在12小时左右,当时武汉片的研究生考点,就只有武汉大学,考试期间,我住在武大考3天。会计学的考试3小时,除做其他题型外,业务操作从编制分录开始——记账——材料、人工和费用成本等的处理——用定额法计算成本——编制成本计算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从可动笔的铃声开始,到停笔铃声为止,我一直在做,基本上没停笔,只在编资产负债表时,开始不平衡,用算法查错耽误不到1分钟(当时数字计算用的工具是“算盘”;这些试题,考试后我追记写了一套,与我的准考证及报名的全部资料放在一起,可惜的是1990年为搬新居,大女儿帮我清理书籍资料时没细看,当废纸卖了)。

    这次会计学研究生的考试,是由厦门大学组织的(今年3月去厦门祝贺葛老师90寿辰,与吴水澎教授聚会时,他说及当年的会计学专业招考研究生的试题是由余绪缨教授命题的),据有关文字记载“初步决定录取两个人:方镇生和何生棠。但到1964年,……全国展开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批判。形势迅速改变,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还未发出,高教部就喊停了。”这样也也好,毕业后留校工作,使我当时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