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呕血推荐!游戏原画师自学用书籍!

 暮色里留下 2020-08-13

请允许我也做一回标题党:)

知乎上经常有同学请我推荐一些适合自学基础用的入门书籍,虽然我零散的推荐过一些,但是并未做过系统介绍,也没告诉过大家这些书对于新手应当以怎样的正确方式来使用。

那么今天我将花一点时间来做一个汇总,大家久等了!

I. 三大构成入门篇

首先从平面构成基础入手,推荐左边这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本《平面构成》夏镜湖主编。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讲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实用,还有入门级别的视知觉原理,告诉大家不论是从绘画构图还是从设计排版的角度来看,美感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

虽然这本书列举了一些粗浅的练习方法和平面构成的各种视觉引导和美感构建原则,但是并不够深入,缺乏一些刨根问底式的解惑,只能用来入门,自学是完全不够的,顶多算是老师课堂上用的图示教材。

其次是立体构成,这是平面构成知识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做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或者工业产品以及游戏中的武器和载具设计 会经常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里我推荐图中右边那本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立体构成》胡璟辉著。

书中列举了一些国内大学艺术设计系中常见的立体构成作业练习方式,主要是以做手工为主,亚克力板,木头,纸雕,毛线和铁丝等等材料组合在一起呈现作品。我大学也做过这些手工作品,不过说实话我是比较懒得用实体材料来做作品的,一方面真的很麻烦,需要前期采购,还要花很大力气去组合制作,还会产生很多垃圾废料;另一方面实现的效果非常有限,材质质感很难控制,有些结构受限于手工技巧难以实现,拍摄成品的时候打光要求也很高。

所以在我的课程当中我会教学生如何使用3Ds max(硬表面)和ZBrush(软表面)来做立体构成的练习作品,省事,表现力更强。

色彩构成方面,我推荐以下两本书,左边那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图案配色经典》庄子平著。右边那本中央翻译出版社《色彩的性格》爱娃·海勒著。

其实色彩构成的美感规律相对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而言比较简单,简单到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的程度。(这也是为何网上有很多网页版的配色程序,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主色调,程序会自动给你计算出辅助色和点缀色。)所以色彩构成的学习要点在于这些颜色所代表的情绪表达、使用情景和文化内涵。

这本《色彩的性格》的作者很有意思,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又很有性格的德国女性,前言里讲了一些关于她如何欣赏不同风情的男性的人生经历。书中从欧洲古典美术史中列举很多古典油画作品的用色规律,也从感性的角度的描述了不同色彩搭配所代表的情感。

我高三时曾在这本《图案配色经典》的作者庄子平的鲁美考前班学过2周装饰画,早在那个时候就把这本书当成配色的工具书来用了,这本书不光列举了很多西方古典油画配色,也列举了很多现代艺术的配色,还有全世界各地少数民族的神秘异域风情配色,算是与上面那本《色彩的性格》互补了,不过这本书只适合做色彩搭配图鉴用,内容讲的很浅。

这本作为工具书真的很棒,我每一次跳槽到新的公司的时候都会安利周围的同事买一本:)

下面这三本朝仓直巳撰写的《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实并不适合新手来阅读,内容过于枯燥,如果不是为了备课,我肯定不会去硬啃的。不过这也算是为上面那些比较粗浅入门的书提供了核心理论的补充。我打个比方,关于如何构建平面构成美感当中的节奏感,朝仓直巳这本《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里就从数学的角度列了4种规律的数列.....等差数列,调和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详情见《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131页。)内容过于硬核,请谨慎入手。

说来惭愧。。。本来下面这两本书是当年为了跟公司里的策划撕逼才入手的,《格式塔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其实就是三大构成理论的核心根基,内容比朝仓直巳那三本还要硬核100倍,算是对视知觉理论的一个全方位无死角总结,书里面列了大量的人类实验来证明构成美感是有据可循的,所以各位设计师记住了:再有外行对你指手画脚的时候,要相信你自己对美感的把握,告诉他们为何颜色搭配不能乱来,图标到底要大还是要小,衣服裁剪的比例,角色的头身比,按钮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到底怎么放才能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这些都是有客观科学依据可循的!

新手读到朝仓直巳那三本就可以 了,这两本除非你很好奇,不然不建议浪费时间去深读。

最后推荐的这本《德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特色课程》是我大学期间的教材,也是当时我们工作室教授编写的,主要讲解书籍排版和海报设计,内容非常的棒。这本书中还有我们教授与德国设计师的对谈(赵璐 VS Gerwin Schmidt + Niklaus Troxler),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发源地,德国非常重视排版和文字字形设计,这本书中还详细的介绍了德国设计师的学习历程以及德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非常的丰富视野。

很可惜这本书已经绝版了,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淘宝店搜到全新的存货,或者淘二手。

II.造型基础入门篇

透视入门首推Scot Robertson系列的这本《HOW TO DRAW》。

这本其实是针对工业设计学生的人肉渲染版3DSmax教程,这本书可以让人借助各种辅助线工具实现复杂的曲面透视绘制。由于工业设计对透视绘画的严谨性,这本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透视绘画教程了,完全不需要第二本。

写实光影渲染,推荐Scot Robertson系列的另一本《HOW TO RENDER》。

同样是针对严谨的工业设计而打造的光影渲染教程,从物理原理层面非常透彻的剖析光影渲染的原理,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光影素描的时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还记得我高中学画的时候老师只让大家背诵画头像的调子,而不告诉大家造成人脸在各种光源下五官局部调子深浅的原理。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其实在国内大多数画班都普遍存在,导致了从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科学的绘画分析方法,也是很多人的最终水准长期停留在临摹或抄袭阶段无法再往上提升的症结之所在。

所以有了这本《HOW TO RENDER》可以说是拯救了众多想要从科学的角度入门绘画的学生们,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解析的无比透彻,即使是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把这本书当做“字典”来使用,完全可以应对大多数光影素描绘画情景,非常适合自学。(当然老师的意义在于帮助你发现自己无法察觉的问题,最好还是能有良师在学画的初期来指引你,这样可以少绕很多弯路。)

人体结构学习首推迈克尔海普顿(Michael Hampton)这本《人体结构:设计与创造》。

说实话不推荐新手一上来就去硬啃《伯里曼》,因为它太过硬核,里面缺乏人体解剖细节的铺垫,只适合有一定基础之后的同学去学习姿态和动势等高级人体知识。

相反这本迈克尔汉普顿的《人体结构:设计与创造》里对新手非常的友好,很详尽的剖析了人体结构当中的每一个骨骼和肌肉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缠绕和嵌套关系,还是非常贴心的解释了不同姿态下肌肉的形变形状原理,这对于想要自学人体知识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天降的福音。而且书中也传授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去画经典大师雕塑作品的结构分析图,在画光影素描前先详尽的去分析石膏或雕塑上面每一个阴影和高光是有哪些人体结构的凹凸起伏产生的,哪些交叉或转折的线条是由哪些肌肉的穿插与缠绕产生的,表皮的拉伸会产生什么样的细纹等等。有了这些有据可循的科学分析方法,才能有效的画出正确的人体结构,避免的新手在写生或临摹石膏的时候进入到无脑抄像素模式,让新手在画人体素描的时候可以有效的记忆人体结构,这样才能获得正确默画人体造型的能力。

接下来推荐的另一本人体学习教材是《雕塑解剖学》。

这本书当中有大量的真实人体素材,在基于真实人体照片或ZBRUSH 3D模型的基础之上来做更精准的结构解析,算是对上面那本《人体结构:设计与创造》的补充,而且这本还包含了不同体型的人体结构说明(过胖的身体和男女身体脂肪分布等等。)

再推荐一本适合用来练习人体姿态的素材书:《瞬摄动作类POSE 女子高中生动作篇》,不同角度,超帅气的动作,非常适合临摹练习。(建议新手画的时候先从透视线开始画,然后是肌肉分析图。)

III.设计史和文化内涵常识篇

游戏原画师在做设计时经常要基于某种世界观构架下的统一风格去做设计,这种【艺术风格】其实是基于大量的现实参考,那么对现实中的各种各样视觉元素【艺术风格】的辨认就非常重要,只有分清楚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背景才能做出符合世界观的设计。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欧美的科幻视觉发展体系就是有很清晰的脉络的,根据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生产工艺息息相关,其背后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特点,也跟当时的艺术运动相关。

关于视觉元素的辨认,建议先通读一下现代艺术设计史,这里首推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

这本书非常 的厚,也很难啃,但是想要快速的了解近代设计的发展这是最好的一本教材,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可以方便新手快速的分辨各种视觉元素的风格特征。

然后推荐的是王受之教授的第二本《世界现代建筑师史》。

这个算是对上面那本的一个补充,因为上面那本只介绍了工业产品和家具之类的,像建筑这种大件有独立的发展体系,所以这是单独的另一大本,同样很厚,喜欢画场景设计的同学有福了~

下面推荐的这本《设计博物馆》算是一本近代设计师和作品的图鉴,也算是对王受之那本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一个补充。这本书质量非常好,铜版纸印刷,非常多的高质量彩图。在结尾同样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近代设计史当中的各种风格和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风格—>构成主义—>装饰艺术/现代风格—>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反设计/波普设计—>激进设计—>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

刚才推荐的基本上都是现代风格设计,那么喜欢古典元素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这本《装饰艺术的语言》书很小巧,但是又不失内涵,适合带出门坐地铁的时候随手翻阅,内容非常丰富并且脉络清晰,里面列举了中西方从远古到古典再到后现代风格中的大量装饰花纹,对这些花纹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也讲的很透彻。(听过我课的同学应该知道我花了整整3堂课才讲完这些内容。)

下面这本则是介绍古典建筑风格的入门书籍,《建筑鉴赏方法》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里面介绍了东西方各种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及组成建筑的各种结构(比如哥特式建筑的扶壁,拱顶希腊古典建筑的各种柱头等等),还从建筑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建筑的装饰元素上做了详细的分析。

下面推荐我私藏的这本书脊非常帅气的上印着CCCP的,当然这个CCCP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的意思,而是COSMIC COMMUNIST CONSTRUCTONSPHOTOGRAPHED《共产主义建筑的宇宙观》的缩写。

这本书是摄影师Frédéric Chaubin的摄影集,记录了14个前苏联加盟国的90处建筑。这些建筑建造于1970年至1990年间,主要是一些办公楼以及带有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工人文化宫和工人疗养院建筑。冷战期间,苏联的建筑设计师们为了与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抗,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创造了这些这些怪异、充满了超现实味道的建筑作品。

这些建筑很有红色警戒2的那种科幻感,也为我日常工作中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来源,强烈推荐。

这本书是当时在微信的公路商店淘到的,现在估计比较难买到。

作为一名游戏概念设计师,往往还需要自己编写世界观和故事架构来满足游戏产品的需求。

大到阵营设计,小到装备和服饰设计都需要处处的体现其独特的文学内涵,当然这些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阅片量以及玩大量游戏来获得积累,不光如此,还需要有一些系统的故事编排能力,那么这本《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会帮助到你。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大量的好莱坞式剧作模式和套路,还有很多独创的获取剧作灵感的方式。一些故事设计的原理,故事要素和结构,剧情节奏安排,塑造角色技巧等等。

另外,作为一名设计师,不论从事哪项工作,经常要拷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做的设计是否客观上符合美感?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我所做的工作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什么?

还有个很容易被自身视野所限制的问题:某种没见过的新兴风格是否具有其价值?如何不受自身视野的局限性对自己没见过的风格进行客观评价?

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往往很难在自身工作经验当中获得总结,往往需要更高层次的视角才能获得理想的答案。

所以这里我推荐三本书:《美学》黑格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设计中的民间文化》赫尔曼·鲍辛格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哲学》丹纳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三本书在不同的阶段都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了我上面的那些疑惑。当然,也因为本人学历和知识构成所限,还有很多一知半解之处,并没有完全看懂。

作为一名国内的游戏原画,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一提到中国游戏,一提到中国风,就一定是武侠、仙侠、西游、三国这些古代题材?为何邻国日本可以发展出那么多样化的现代题材和丰富的中西方文化混搭视觉风格?为何我们缺乏现代流行文化的输出能力?

这个问题我在原研哉的这本《设计中的设计》里找到了答案。

原研哉认为,在地缘环境上,日本东面是广阔的太平洋,在古代本土原生文化相对落后,所有先进的文化都是通过大陆或者韩国半岛传入,日本就像一个盘子一样接纳了所有外部传入的文化,并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进行改良。日本是一个没有文化包袱的民族。

这就像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游戏《罪恶装备》这里面就融合了大量的现代摇滚元素和日本改良过的西幻视觉元素, 奇幻混搭科幻废土,甚至还融入了美国西部元素。

就着这个话题,延伸到游戏中的建筑风格,国内大多数原画师都对比较常见的武侠题材中式建筑风格或者西方奇幻题材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或者现代工业风格的科幻建筑很熟悉了,但是若想在这几种风格上做一些符合逻辑的混搭或者时尚一点的建筑设计就比较难了,因为前者在现实中有很多原型可以直接参考,而后者则需要一些创新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系统知识才行。

以下这四本书给了我诸多帮助,《对话日本设计》《建筑师中的哲学家》《关于现代建筑的16章》《关于建筑理论的12章》。

好啦, 今天先介绍这些入门自学的工具书,下次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给我带来诸多帮助的概念艺术画集,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以后会逐渐把我讲课的教程和教学资源发布在这里。

谢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