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5-东四十四条~(老阿带您胡同游之十五)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015-东四十四条~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十五)

        从东四路口往北路东第十四条胡同就是东四十四条了。东四十四条,呈东西走向,全长760米。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与横街相通,并有三条支巷通东四十三条,北与小菊胡同、北沟沿胡同、罗车胡同、新太仓胡同、西仓门胡同、板桥胡同相通。东四十四条明朝属南居贤坊,称新太仓南门,因位于明新太仓南门而得名。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称王寡妇胡同,宣统时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五显庙并入,改称东四十四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路十四条,后恢复原名。

        十四条西段曾有个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末代肃亲王名叫善耆,是豪格的第九世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封肃亲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他在京与庆亲王奕匡、李鸿章办理交涉事宜,因王府被日军强占而迁居于十四条。这里原是道光末年大学士兼四川总督宝兴的住宅,后售给良奭。义和团运动中,荣禄的住宅遭到焚掠,良奭把此宅献给荣禄,荣禄又将它转卖给善耆。善耆迁入后,对之进行改建。

        善耆嗓音不好,但很爱唱戏,他先是唱“八角鼓”,然后唱小戏,先在屋内唱,以后又在府内搭起了戏台,并通过溥侗的帮助,组成肃王府自己的戏班。有人曾说,在北京城,肃王府是唱戏最多的地方,几乎天天有戏,善耆还自己亲登戏台演出。

        肃亲王善耆任民政部尚书时,对建立北京近代警察制度及市政管理有所贡献。辛亥革命时,善耆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清帝退位后到旅顺,善耆勾结日本势力从事复辟活动,通过结交日本人川岛浪速,与日本军政人士关系密切。清朝灭亡后,他一直在策划依靠日本势力实现复辟。1914年,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作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 

        日寇侵华期间,川岛芳子跟着日寇回到北平,住在东四九条一座由国民党官员那里抢来的大宅里,化名金璧辉,自封为金司令,勾结日军做尽坏事。1945年10月11日,川岛芳子在九条被捕,后被处决于北平第一监狱,即南城叫作“自新路”的地方,所谓“自新”者,悔过自新也,也有人说这地名不是什么好地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