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6-门楼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十六)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016-门楼胡同~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十六)

  从辛寺胡同往东就是门楼胡同了。门楼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止横街,全长348米。门楼胡同,明朝属南居贤坊,称门楼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与辛寺胡同合称喜报胡同,后恢复原名。

  门楼胡同东口路北5号和3号,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当铺,两座街门实为一体。临街一面墙,高约5米,东西宽约30米,青砖到顶,角柱石为巨型花岗岩条石。 位于最西侧的5号街门系当铺的正门,门前有三级石阶,上下槛及西侧门框均系巨型青条石砌成。门洞高不足2米,宽不足1米。门洞侧面墙内有沟槽,内设左右两扇推拉式铁门,门洞以内系两扇包着铁皮的门,既厚且重。

  当铺上有瞭望台,瞭望台的掩体上有6个瞭望孔,分别朝向东、西、南三个方向,门楣上嵌一石匾,刻有"泰和别馆"、"民国六年建"、"李墀建 "等字样。据说,当年此宅的主人姓李,附近居民称其为"炮台李"。所谓"炮台",即指5号街门上方的那座瞭望台。听附近居民说,现在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片,更多的是老北京人来这里怀旧,因为北京老当铺旧址除此之外只剩东总布胡同的宝成当铺和南锣鼓巷的万庆当铺两处了。

  门楼胡同49号为萧乾寓所,旧时的门牌是18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比较标准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院内房屋均为整砖到顶的起脊瓦房,在院子的东南角建有朝南的屋宇式街门(俗称"大门道")。著名学者萧乾1971年搬入此院紧靠"大门道"的一间南房,后因萧乾住房紧张,房管所将"大门道"封堵为一间南房分配给萧乾居住,在"大门道"与东厢房之间的院墙上另辟一个朝东的随墙门(俗称"小门楼"),现在门楼胡同49号的街门在胡同北侧的一个小夹道内。萧乾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八个年头。

  萧乾(1910--1999),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萧炳乾,蒙古族,北京人。萧乾自幼失去双亲,是一个苦命的人,小时候送过牛奶,织过地毯,在北新书局当过学徒,他的学习生涯一直走的是半工半读之路。16岁时,他因在北京崇实中学(今北京第二十一中学)参加共青团而被捕,不久被学校保释,化名萧若萍到广东汕头角石中学任国文教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乾先后任过英文版《人民中国》副总编辑、《译文》编委兼编辑部副主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届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

  在反右斗争中,萧乾被发配到唐山柏格庄农场接受监督劳动。虽然萧乾的"右派帽子"在1964年就被摘掉了,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仍是在劫难逃,人被斗,家被抄,1967年又去了文化部在湖北咸宁办的"五七干校"。1971年,因工作需要萧乾又回到了北京,被安排在门楼胡同49号居住。1978年,萧乾从门楼胡同搬到天坛南里的一套三居室楼房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萧乾被彻底平反,此时的萧乾已年届古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