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8-郎家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九十八)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098-郎家胡同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九十八)

  由北锣鼓巷南口往北,路西第五条胡同就是郎家胡同。郎家胡同呈东西走向,自东向西沟通北锣鼓巷和宝钞胡同,全长271米。郎家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郎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据《燕都丛考》载:八旗书院在郎家胡同路北,顾名思义,胡同因有郎姓大户人家居此而得名。"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五条,后恢复原名。

  徐楚波寓所在郎家胡同14号。徐楚波(1896-1982),原名步湘。河北威县人。1920年毕业于河北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史地专修科,曾任河北威县教育局局长,天津中日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教师。建国后,任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常委,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8年,徐楚波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任教,之后,又相继在北平市立一中、辅仁中学、大同中学、成达中学等校任教。1949年4月,徐楚波以校长身份代表人民政府接管北平市立一中,直到1976年先生已80高龄之时才卸任,改为北京一中名誉校长,但他还经常到学校去指导工作。好在先生的住家就在北京一中的斜对面,先生在郎家胡同14号的两间平房内住了30多年。

  徐楚波先生非常尊重老教师和重视教学的延续性,他认为一代教师要形成一代教学风尚,老教师的教学风尚必然影响新一代教学风尚的养成,而教学风尚的养成与教学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他经常要求总务人员保持校园整洁,注意美化,要在教师上班前把大预备室打扫干净,水要备好,桌面要整洁,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即使像教师准时到班,坚守岗位之类的小事,也不是通过要求而是以老教师的严谨作风影响新教师形成的。

  徐楚波先生还非常重视学校的设施建设。1952年,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北京一中的北院操场已经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于是,徐楚波先生不辞劳苦,多方交涉,终于由市教育局批准,租用了学校宿舍后面的一块低洼地,面积达7500平方米。徐楚波先生又组织全校师生通过义务劳动,将这片低洼地改造成北京一中的大操场。大操场包括1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1个200米的环形跑道、1个田径比赛活动场地和1个器械活动场地,操场四周可供3000师生观看比赛。操场的北部建有一排平房,是体育部、浴室和贮藏室。这样的操场不用说在当年,就是现在在东城区的学校中也难寻觅。

  徐楚波先生常说:"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他反对以任何形式不尊重学生或有辱学生人格的作法,他在数十年教育生涯中,从没有斥责过一个学生。1982年7月10日,徐楚波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徐楚波先生追悼会由叶圣陶主持,赵朴初致《悼词》,邓小平送了花圈。赵朴初先生在《悼词》中说:"徐楚波同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真挚朋友,是终生从事普通教育的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