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黄化门街(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一百一十一)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111-黄化门街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一百一十一)

  从地安门路口往南,路东第三条胡同就是黄化门街。黄化门街呈东西走向,东起东板桥街,西止地安门内大街,南与碾子胡同、吉安所右巷相通,北与帘子库胡同、锥把胡同相通,全长409米。黄化门街,清代属皇城,光绪时称东黄瓦门。据《日下旧闻考》载:黄瓦门之名见于大佛寺碑刻,俗称黄化门、黄华门,均为音之讹变。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黄化门大街,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黄化门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化门,后恢复原名。

  明代街南设有负责制造皇帝、太子、亲王冠冕、龙袍的尚衣监,掌管内外奏章、督理皇城事务、管门禁、催促供应的司礼监,街北设有办造各宫用帘子、篾簟、地毯的司设监。黄化门街位于皇城的东北角,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太监们聚居的地方,如旧时的司礼监、尚衣监、织染局等都围绕在黄化门街周围,所以这一代在明清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宫内院的"服务所"。

  关于黄化门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民间传说。据说这个地方原来住的是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太后的后人,官居三品。虽说是三品官,可好歹也是皇亲国舅,出门也得用八抬大轿。可是当时在黄化门街通往地安门大街的那扇门没有那麽大,不能通过这八抬大轿,于是这孝庄的后人就向皇帝请求把这扇门给加宽,皇帝看在孝庄太后的情份上答应了她的要求。在这之后,此地就因这段故事而得名为 "皇划门",意为皇帝给划的门,是后来慢慢地变成了"黄化门"。虽说这是民间说法,可还是很有几分传奇色彩。

  黄化门街5号曾经居住过北京共产党小组发起人之一张申府。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嵩年,字申甫,河北献县人。学者,中国共产党3个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时任北京大学助教,与陈独秀、李大钊成立颇具影响力的《每周评论》,后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介绍张国焘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946年,张申府重回北平便住在黄化门大街5号。据张申府之女张燕妮回忆:"新中国成立初,西院的学联想要东院这所房子。为此,市政府请示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此房继续由张申府居住,自管自修,不交房租。'这样父亲就继续在此住了下来。"1958年,因此处要建一所中学,张申府搬到了西城区王府仓胡同16号。张申府1986年辞世,享年93岁,他曾在黄化门大街5号住了13个年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