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寂寞了,给自己制造点绯闻

 李延伦 2020-08-13

   对待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是用缩小的目光来看待;对丑陋的东西,人们则喜欢用放大镜来夸张。媒体也在推波助澜,表现美好的事物总是那样软弱,程式化、格式化,让读者望而生厌;而报道一件丑行时,则又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妙笔生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概与生俱来、亘古不变。现代传播手段很容易证明这一点,将“英雄”和“强奸犯”两词放在同一个网站上,人们会发现后者的点击率要高出前者数倍甚至数百倍。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让人们相信一个人好很难,而想让人们相信一个人坏则很容易。要抬举一个人很难,败坏一个人则很容易。说某个人干了一件好事,难以让人记住;说某个人干了一件龌龊的事,即使人们明明知道那是假的,但却能很快传播开。

男女之间的事情并非都是龌龊的,但却是最易于传播和引起人们关注。所以有的人为了出名,会为自己制造一些绯闻;有的名人感觉沉寂了,即使暂时损坏一下形象,也要为自己制造出一点两性关系上的传闻来。而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年代,要搞坏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写匿名信,说某某人和某某人怎么样怎么样,通过调查这事可以是子虚乌有,但大家再也不会相信这个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无论现代人为自己制造绯闻,还是过去的人为对手制造绯闻,其效果均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如今隔三差五就会暴出一段“某某门”来。为了出名,身体和声誉又算得了什么!

在两性关系问题上,古今中外是不同的。在国外,上层人物染上两性关系的事情,立码会上升至道德层次,其政治前途便岌岌可危;小人物有了这事,则是人家的个人问题,没有人会在乎。而在国内,出在上层人物身上,这些事便成了小节,除非在抓他贪污腐败的典型时被带出来;而出在小人物身上,就成了人品和作风上的大问题,最终会身败名裂。

真可谓成也两性关系问题,败也两性关系问题。只是人们所处地位不同,观赏的角度不同,追求的目的不同,所要得到的效果不同,最终达到的目的也就不同。

可见,这放大和缩小不过是人为的,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取向,取决于社会的文化取向。不甘寂寞的人们,如果腻歪了普普通通的生活,又没有一举成名的资本,不妨效仿一下,时不时为自己制造一点绯闻。这日子,过得肯定不再寂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