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晓 特立独行的患癌之旅

 李延伦 2020-08-13

白晓,不是她的真名,虽然在抗癌圈很知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名,即便是她自己,有时也会忘记自己的真名。不然,就没有2017年云南郭林气功初级班旅游登机时的那段故事——

那次初级班结束后,有两天去西双版纳的旅游,大家一起赶到昆明飞机场。等到取票的时候,白晓的身份证却取不出她的飞机票来。原来,机票是旅行社订的,旅行社买票用的是白晓这个名字,而她的真实名字却不叫白晓,甚至也不姓白。没办法,她只能再作更名改签之类的事情,总之那次她没有和大家乘上同一班飞机,从此大家才知道叫了很长时间的“白晓姐”原来根本就不是她的真名。然而,这个名字还是就这么叫了下来。

白晓,是个很文艺的名字,但我对如此文艺的名字并没有特别的感觉。记得第一次知道白晓这个名字,是在青州郭林新气功培训班上,那时候有人向我介绍白晓,说她是一名胃癌患者,胃全切后没再做任何治疗,甚至她也没有再做任何检查。介绍的人并特别强调她是一位吉林某大医院的主任药师。我知道,人家之所以如此介绍,是为了强调练习郭林新气功的效果。而作为一名写作者,虽然我在白晓身上看到了某种新闻元素,但却没作任何采访。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典型写出去很容易误导患者。我相信郭林新气功是一种最适合癌症患者康复的锻炼手段,但它决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能够代替治疗。

然而,白晓的特立独行还是引起了我的关注。她虽然多次参加郭林新气功培训班,而我却很少见到她练功。虽然她看上去那么瘦弱,但那旺盛的精力和违背年龄的穿着打扮还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此在秦皇岛郭林新气功研修班再次遇到她时,我决定对她进行一次深入采访。

通过对她的采访,我突然发现,任何先入为主的看法都是一种偏见,我也不例外。人与人之间必须通过沟通才能够了解对方,理解对方。采访后,我对白晓的看法有了根本上的改观,并通过对她与很多练习郭林新气功的胃癌患者对比,发现癌症患者尤其是胃癌患者正确处理练养结合关系的重要性。

白晓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的胃癌世家,父亲和弟弟都死于胃癌。他们都曾接受手术和化疗,却都在术后两年多复发和转移,生命的时钟分别停留在42岁和39岁。尤其她还是一名大医院的主任药师,对化疗药的认识要比一般患者和医生更为深入,在她的认知中,化疗药不但对人体的正常细胞具有杀伤力,同时还容易诱发新的癌症。而她之所以最终也没有选择中药,则是因为她做了胃全切。她认为,自己现在连胃都没有,如果再喝中药,那吃饭就没地儿装了。

痛定思痛,白晓得病后开始反思,癌症到底是什么,今后自己如何生存下去?2016年底,她开始接触到郭林新气功,在群体抗癌这个大家庭,使她有了一种找到家的感觉:“我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她的心情比以前阳光了,她要活出自我,活出一名癌症患者应有的精气神。因此,有了一个大家经常见到的白晓,穿着穿越年龄,说笑穿越年龄,甚至行为举止上也有些“孩子气”。

在她看来,人们之所以患癌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当然还得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上下功夫才是。如果一味地打打杀杀,自以为是在杀肿瘤细胞,其实是在杀自己。当一个人体内的元气消耗殆尽,就到了和肿瘤一起消亡了时候。因此,白晓是一位特别懂得养生的人,她不会让自己饿,更不会让自己累。虽然她在日常各方面都穿越了年龄,而她在对待疾病上却异常地冷静和老成。

从白晓身上,我认为大家至少可以学习以下经验:

其一,要活出自己,活出一位癌症患者的精气神。该吃吃该穿穿。人都患癌了,就要“去他M的豁出去”,放下一切,放松自己,就不要再去在意别人怎么看。

其二,要活的快乐。她参加了很多期学习班,但实际练功并不多,她跟班的最大动力就是做自己想做的,在气功班里找到了自己开心点,在群体抗癌的队伍里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属。

其三,养练结合。练养结合是郭林新气功的基本要求,而对胃癌患者来说,养更重要。胃癌患者因为胃里装的食物少,吸收更少,每天如果活动量过大,势必会造成疲劳,甚至气血亏损。因此无论做任何活动当以不疲劳为度,更应把重点放在“吃”和营养上。在吃和营养跟上的同时,要加强气功锻炼,促进食物吸收和气血循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