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4-毡子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零四)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204-毡子胡同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零四)

  由三座桥胡同往北走到头,经过前海西街路口再往北的一条胡同就是毡子胡同。毡子胡同呈南北曲折走向,南起前海西街,北至大翔风胡同,全长448米。清代称毡子房,有储存毡子的库房在此,故名。1965年更名为毡子胡同,同时将府夹道并入。毡子胡同建于清代初期,曾叫"厂门口"。起因是胡同内曾经用作明代内府供应厂仓储之地。

  据专家考证,供应厂早年是慈恩寺旧址。慈恩寺在明代早期为什刹海较大寺庙,当年嘉靖皇帝为了崇奉道教曾经把慈恩寺毁掉,后来慈恩寺旧址成为皇家仓储之地。另外皇帝御用的白蜡、黄蜡、沉香也从此库房取办。清初,撤消了为明皇室服务的内府机构,但在街巷名称上却保留下"厂门口"。宣统年间改为"毡子房", 或许当年朝廷在此设有生产毡子的作坊。1965年更名为毡子胡同。

  毡子胡同7号为阿拉善亲王府,又称"罗王府"、"塔王府"、"蒙古王府"。府主始于元太祖弟哈巴图哈萨尔的后裔阿宝,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尚郡主(有"鹅掌"郡主之称,传说其手指间有蹼膜相连),授和硕额附,赐第京师,由阿拉善旗迁此居住。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击准噶尔有功,晋封郡王。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阿宝次子罗卜藏多济晋和硕亲王,后又令世袭罔替。该府占地约8000平方米,旧有建筑损坏较严重,府门由原来的朝南改作朝东,尚存部分房屋、家庙及花园。

  元太祖弟后裔阿宝,阿拉善旗第二代旗王,大约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前后,是和罗理的第三个儿子。幼居北京,体格健壮,聪明英俊,知书达礼。1704年,阿宝与皇族格格郡主道克欣结婚,授和硕额驸,赐第京师,命御前行走。3年后,和罗理去世。1709年2月,清廷诏命阿宝承袭父爵,封多罗贝勒,任阿拉善旗札萨克。阿宝生有4子。1739年10月,阿宝辞世,享年55岁左右。共在位30年。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阿宝和福晋道克欣格格,将曾祖父顾实汗所传玉印呈献乾隆皇帝。皇帝诏谕:玉印是其先祖遗物,今既进献朕躬,就当朕已收受。随之将玉印交付格格收藏,并命其子孙永远供奉。阿宝在担任阿拉善旗札萨克多罗郡王的30年中,近20年的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的。他先后率部出征新疆,镇守西藏,徙牧青海,最后荣归故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开发建设阿拉善作出了贡献。

  王府解放后曾为苏联专家住所,后为公安部职工宿舍,虽王府多处被翻修改建,但旧的景观随处可见。阿拉善王府东侧院墙内有座供奉真武大帝的古刹--北极禅林旧址。古刹建于明代,又名北极寺、北极庵,真武庙,共有殿堂17间。据传明代为供应厂太监们办公场地,因明代太监的衙署一般置于寺中。

  毡子胡同14号,传说是恭王府下人居住的地方,俗称"太监房"。 在毡子房设置下人休息住所,更多的是王府考虑方便,就像东口袋胡同2号,传说是和珅府大管家刘全的住所,可能图的就是路近便捷,随叫随到,省去了路遥误事之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