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7-银锭桥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零七)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207-银锭桥胡同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零七)

  由南官房胡同东口往西,路北第一条胡同就是银锭桥胡同。银锭桥胡同呈南北弯曲斜形走向,南起南官房胡同,北至后海南沿,全长94米。银锭桥胡同原来称"海潮庵",因胡同内的海潮庵而得名,后来因为胡同北端有银锭桥而改名为银锭桥胡同。1965年定名银锭桥胡同,并将明代建海潮庵并入。海潮庵位于银锭桥胡同9号,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属于私建,如今尚存旧殿,但已经变成民居。

  银锭桥建于明代,因形似银锭而名,是后海与前海的交界处。1984年拆建,发现桥基为柏木桩,桩之间用银锭锁(状如银锭形状)固定。现平桥改为石拱桥(为通航),不复原貌。《燕都游览志》:"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音"技")菰(音"菇")蒲,不掩沦漪之色。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西望城外千万峰,远体毕露,不似净业湖之逼且障也。"银锭观山为燕京小八景之一,80年代积水潭医院盖楼时将西山岚影遮住,银锭观山不复存在了。

  说起银锭桥,那是汪精卫炸载沣的那座桥,作为光绪的弟弟和宣统他爹,这个清朝最后的摄政王,就住在后海北岸,银锭桥是他上下朝必经之路。1909年,革命党人组织的6次起义相继失败,汪精卫心急如焚,不顾孙中山和好友胡汉民的苦劝,决意组建暗杀团。他誓言,要"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

  但是又有传闻说汪精卫炸载沣的那座桥,并不是银锭桥,而是甘水桥。甘水桥之说,乃根据庚戌炸弹案当事人黄复生的自述。汪、黄等人先后潜入北京,经营的暗杀机关为"守真照相馆"。照相馆于庚戌元旦开张,选址在宣武门外琉璃厂东口火神庙西夹道。当时摄政王上朝途经鼓楼大街,鼓楼前有短墙,黄复生等计划伺其通过时,将贮有炸药之大铁罐由短墙投下。这一方案因鼓楼大街改筑马路而未能实现。随后得知载沣上朝路线必取道烟袋斜街,又以租屋不得作罢。黄复生自称,经多方调查,最后择定什刹海旁之一小桥,名甘水桥,距摄政王府最近,为其出入必由之地。甘水桥北有阴沟一道,可于桥下埋放炸弹,人则藏于阴沟内,用电气雷管引爆炸弹。

  庚戌炸弹案之导源地,究竟是银锭桥,还是甘水桥?有人曾当面询问汪精卫,然汪氏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漫应曰,银锭桥而已。但令其不解的是,事实上北京人莫不知破案地点在银锭桥,晚清以降各家笔记、传说亦在银锭桥。另一种可能性是炸弹确实埋在银锭桥下,因当时汪精卫等人并未调查清楚摄政王上朝是否路经此桥。

  但是为什么庚戌炸弹案当时报界一直被说成是"银锭桥",就连当事人汪精卫也索性将错就错,不愿出面澄清,其原因虽然出自一些名人的笔记、以及大家的传说以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将银锭桥做为依据。而且当时的各家报纸仅以事件为主,并不调查具体发生地,再加上银锭桥的知名度也就一样将错就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