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

 李涣 2020-08-13

山河不足重,贵在遇知己

《春秋》中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西塞罗曾经说过:“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真正的朋友,是一辈子的知己,见证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同观赏人生旅途的风景,一起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01

三观合,才是朋友。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诗人王勃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正的友情,是精神上的相契相合,无论多久不联系,友谊也不会改变。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

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北宋范仲淹被贬官到饶州,朝廷正好在惩治朋党,士大夫们没有一个敢去与他送别。

只有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行。

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有道德的人啊,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

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纵观我王质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一致的人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人,也一定是人生道路上能一起并肩前行最好的伙伴。

而在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和有自己契合的人做朋友,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行动上,都会是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02

德行,是友情的奠基石。

《孟子.万章下》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有什么倚仗。

孟子认为,结识朋友的大前提是品德,不应有所倚仗,心存私心、利害权衡。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春秋时期管仲在年轻时已认识鲍叔牙。那时管仲很贫困,常常占鲍叔牙小便宜。两人合伙做生意,在摊分利润时管仲便会让自己多分一点,但鲍叔牙一句怨言也没有。

后来,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至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建立了霸业。

词知义才敢活用,人知德才敢深交。交德行高尚的人为友,不仅是学习的榜样,还是人生路上一起并肩奋斗的战友,让你前方的路不会孤单。

03

友情如金,益友有三。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有诚信的人交朋友,与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擅长诱惑人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也做不成。正直也是传统文化重视的品德。

孔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被视为虚假、不真诚,也是不对的。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大将军,因为他不甘心蔺相如官位比他高,所以到处放话侮辱他。但蔺相如没有跟他一般见识,处处忍让着他:「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有我们在。如果我们争执不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廉颇这才如梦初醒,了解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了生死之交。这个故事可谓印证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交友不是为了向对方索取什么,而是在这短暂的人生有人相互陪伴。

假交情,更多的是为利;真朋友,更多则是为情。

古语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义相交,地久天长。”

三毛说过这样一段话: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能为我们留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