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十四五建言 | 注重古籍普查数据的修正、提升

 星河岁月 2020-08-13

注重古籍普查数据的修正、提升

文 | 石 祥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近年,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统筹领导下,笔者利用暑期参加了全国古籍普查的一些工作。在实践中,深感古籍保护工作之意义重大、头绪繁多与任务繁重。

按照规划,普查工作应在今年收尾。窃以为,收尾既意味着收束,又指向新的开始,毋宁说后者更为重要。普查使我们的工作基本达到了“全”,然则接下来应在“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求精求深。

普查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成果,是一条一条的普查数据,是汇总这些数据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是对这些数据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各收藏机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相比纸本的登记目录,“基本数据库”更便于利用,特别是随着该数据库不断添入新的数据,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很多研究者已经养成了利用该数据库的习惯。但,由于编目(审核)者业务水平高下不一,加之工作进度紧张,难以从容考索,数据不免有错误疏漏。此点亦毋庸讳言。

对此,除了各机构的编目(审核)人员应留心改错之外,还应虚心向读者求教。提阅古籍的读者多为专精某书或某一门类书籍的专家,他们对于自己研究对象的了解,往往超过编目人员,故而更能发现其中的错误疏漏。若能将这些专业意见用好用足,必然可以事半功倍。出于这一考虑,笔者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应把“基本数据库”的完善提升纳入其中。具体做法有:在“基本数据库”中添加“意见反馈”功能,即在每条数据之后加设“意见反馈”按钮(此点在网络技术上不难做到),点击按钮后,弹出对话框,供读者填写。读者填写后提交,系统即按照这条数据的普查编号,将意见自动发送至该书的收藏单位或所属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供编目人员参考修改。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尚不能显示各书书影,这当然有可以理解的现实困难。不过从利用(包括上述纠错)的角度来说,书影是必不可少的,平日与友人交流,也经常听到希望能公布书影的呼声。这也是未来提升“基本数据库”学术价值与利用便利性的着眼点之一。

此外,“登记目录”是仅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的简明目录。按照版本目录学的学术传统,善本书志(解题目录)是分量颇重的一种著作类型。再从求精求深的目标来说,对善本书志的编纂,宜有所规划。所以,“十四五”规划中,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可先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试点,组织力量,按经史子集四部,分册分卷编纂善本书志,既便于考成,亦利于长久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