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解读

 123xyz123 2020-08-13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

解字说文

[1]

“古之”,为述古以明今、继往以开来之词,代表着理想的时代和理想的人物,并非只是回潮历史。

“明明德于天下”即“平天下”。不言“平天下”而言“明明德于天下”,暗示着“明明德”与“平天下”(以至于“治国”“齐家”),乃一体两面之事。

“家”“国”之前系以“其”字,非仅出于修辞需要,也暗示着“家”“国”与每个人的生命、生活直接相联,并不只是外在于人的组织与设施。

[2]

前节是由末以返本,由外向内、由大到小,将盛德大业一直追到“格物”之根与本上;此节是立本以及末,由内而外、由小而大,驯至于国治、天下平之盛德大业。

在用词上,亦颠倒其字序,变“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前一系列重在言为学之功夫、过程,后一系列重在言功夫尽到后的结果与效验。

前后两节意相承而言语、文字各有所属,足见《大学》作者为文之精审,用字之灵活。

[3]

“度人”,即平民百姓。“壹是”,即一切。

“修身”之“修”,《说文》曰:“修,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而释之曰:“‘饰’,即今之‘拭’字。”“拭”,即拂拭、擦拭。所拂拭者,当然是有用之物,特别是宝贵之物。通过拂拭而去其尘垢,则物之天资良质得重现。此为”修”字本义,引申之,则有“文饰”“治理”等义。“修身”之“修”,用的当然是引申义。“修身”可以被理解为理其身、治其身、整饬其身。但无论如何引申,“修”字都与其原始意象相关联,有去其污垢以现其美质之义。就其与“三纲”关系而言,“修身”直接对应着“明可德”,是明而又明其德、其性之功夫。若仔细体会《大学》之遣词造句,就可知“明明德”与“修身”之意象是相通的。

“修身”之“身”,即孔子“修己以敬”之“己”,指“我这个人”或”一切人自身”,而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身体”。但是,《大学》毕竟又是以“身”为言、以“身“指代“己”的。在儒者心目中,身心一体、密不可分,但君子的一切修行必体而现之于身,且以此身与他人直接相感通。故孔子以“四勿”说仁,而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上》)荀子亦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动学》)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方面意味着,无论人处于何种地位,都无一例外要修其身。正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富贵有富贵的问题——位高权重,易于骄奢淫逸,有恃无恐;贫贱有贫贱的问题——位卑心沮,易于自轻自贱、仰人鼻息……必修而治之,然后能去垢、全其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欲齐而治之、治而平之,必固其修每之本,正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亦 如老子所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老子·第五十四章》)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皆为修身而设,为修身之功夫,故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