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前,真的会有鸡飞狗跳、井水翻泡等等现象吗?什么才是地震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出现的,不用仪器设备也可观测到的非常明显的异常现象。宏观异常的种类包括生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电磁异常等。生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宏观异常,其中大量的是动物行为异常。例如,事后统计,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出现了30多种、近900起动物行为异常,个体数量超过2 000例。表现有冬眠的蛇出洞、老鼠成群结队搬家、猪狗嚎叫不止或不进食、牛马惨叫不进圈等。除大量动物行为异常之外,也有报告称,植物在地震前出现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等异常情况。地下水异常也是地震前普遍出现的宏观异常,表现的形式有:井水位的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的自溢自喷或突然干枯断流、水温的明显升高或降低、水质的变色变味及翻花冒泡冒气等现象。例如,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前一天,峨山县的一些井水位大幅下降,水干见底,而另一些井水位大幅上涨,幅度可达2~3米,有的井水甚至自流外溢。电磁异常包括地震之前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电子设备出现的失灵或者异常现象,是空中电磁场受到严重电磁扰动的表现。此外,宏观异常还有大震临近时的地声、地光等异常。一般认为,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球岩石圈内一定部位伴随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引起大地形变,可能引发地震动、地声、次声波、地电场和地磁场扰动等,直接或者间接地造成动物、地下水等异常,从而出现宏观异常。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动物行为异常,还是地下水的变化,或者电磁扰动异常,所有这些宏观异常的起因都可能是多样的,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与地震是无关的。例如,周围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动物本身生理因素等,都更容易导致相关异常现象的出现。因此,宏观异常的出现与发生地震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能单纯地以宏观异常来预测地震。但是出现宏观异常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必须报告地震部门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研究。 ——引自《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