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我想,一个人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感谢生活,那又该是一种怎样的英雄主义呢?我在读完李艾平先生的《感谢生活》之后,我似乎明白了这一种生活里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得知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感谢生活。 在《感谢生活》一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生活是最好的学校。生活中有许多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也有许多学校里无法感知的东西。好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有所知、有所悟,好些事情,只有吃一堑,才能长一智。”这大概也是生活真相的构成——那些被经历的生活,正在经历生活,将要经历的生活。忠于理想,面对现实,有一种理想就是现实。 《感谢生活》里的很多文字,已不是我第一次读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第一辑《心灵港湾》、第二辑《父亲母亲》、第三辑《真情世界》里的篇章,文字所描述的生活片段,生活场景,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温馨,那样的令人感动。这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记得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还未到父母亲的年纪,我们不会懂得他们生命里的孤寂和欢愉。这是多么深彻的领悟,但又充满着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真相呢? 在《感谢生活》有一篇就叫《感谢生活》,用诗化但却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感谢生活”,这就是“感谢生活”的宣言书。不知有多少人早就过上了自己的“油腻”人生,还有几人能够将自己的热情倾注于生活,热爱着生活?正如本书的“后记”中所写到的那样:“人活在世上,无非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大千世界,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千世界里有精彩,有无奈,但也是内心世界感知的结果,所以,你怎么看待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你就会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外在世界。《感谢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世界”,或者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世界”。 读《感谢生活》,也让我想起我的导师曾经给予我的教诲,有很多见解是相似,他们都是生活的智者,都与我的生命发生着交集,是我三生有幸。这些年东奔西走,生活于我而言,也呈现出不少的波折。回想导师当年话,还有这一本《感谢生活》,都是给我燃起火焰的人。史怀哲曾言,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某个时候,心中的火花会爆发,因为碰见另一个人而燃起熊熊火焰,我们一个感激那些重新点燃我们内在心灵的人。 我们应该感谢这一本《感谢生活》,它或许就是那一本重新点燃我们内在心灵的书,让我们对生活心怀热爱与感恩。这也便是生活里的英雄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