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退休后和子女住一起,白吃白喝不拿一分钱,子女都是什么心态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大家庭里总不免闹是非,可是有很多人认为必须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才能叫一家人。

有很多超过三代人的家庭住在一个屋子里的情况,有的家庭甚至四代人住在一起。

那么,做父母的,究竟应不应该在子女结婚后依然和子女住在一起呢?在一起住以后应该支付相应的费用吗?

其实能不能在一起生活,完全取决于能不能使家庭氛围变的轻松和谐,如果每天在自己家里仍然需要紧绷神经,自然不好受。

尤其是有多个子女的老人,很多时候子女对自己的付出非常计较,谁也不愿意比其他兄弟姐妹付出更多。所以,即使老人没有为子女添什么负担,但依然会让人心生不快。

具体的矛盾,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双方的生活习惯不同

子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同龄人接触,只有放学或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和老人在一起,融入和接受家庭氛围成为了多口之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习惯。比如,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是玩手机玩电脑,老人们则更喜欢看电视。

但他们会认为电脑手机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存有偏见。经常在年轻人玩手机或电脑时念叨几句。

虽然没有行动干预,但加大了年轻人娱乐时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一种不必要的负罪感。

长此以往,双方都有意见,年轻人会萌生一种:“在我家白吃白喝还多管闲事”不良的想法,又不好直说,只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家庭和谐。

另一方面年轻人饮食更偏向于刺激重口的,而老人更注重养生,家庭人一多就众口难调,在一日三餐中总会有些摩擦。

双方思想观念不同

思想才是两个灵魂交融的唯一介质。老人们大多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于一些年轻人的行为和做法叹为观止。

在日常花销方面,老人们认为在家吃健康又实惠,可年轻人不在乎价格,只讲口味和方便。

此外,“月光族”在年轻人中很是普遍,年轻人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只要买得起就用最好的,

而老人更喜欢存一部分钱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消费观的不同,则很容易发生矛盾,就算子女花自己的钱,甚至还供给老人一部分钱,老人依然会心生不快,

再从宏观来看,这种现象也表明了一些父母依然把子女的钱看成了自己的钱,就形成了白吃白喝还有插手“自己的钱”的行为,自然也让人无奈。

双方生活圈子不同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谁都有这样的体验----小的时候,一旦父母告知自己明天要出门不在家里,留下了一些钱保证明天的生活。就会非常高兴。

那么明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饿了再吃饭,可以躺在沙发上看DVD。就算父母在家时你依然可以过这样的生活,那么得知会自己一人时还是会兴奋不已。

区别就在于,父母在家时虽然是相同的生活,但时间和生活是由父母的意志所支配,只是恰好你的意志可以和父母的相重合。

当父母离开后,则是由你个人的意志所支配。在前者里,会把潜意识中明显和父母不合的思想过滤掉。

比如,今天你想在茶几上点燃一堆纸,父母在时你自然也不会去做,因为你知道这不会让父母喜欢。而你自己在家时,就可以大胆试一试。

住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房子,想约上三五个朋友回家喝酒,虽然肯定可以做,但不自觉脑子里就会有所顾虑。

这就是因为父母不曾给自己拿过一分钱,自己也不曾给父母拿过一分钱,而仅仅因为住在一起而使得双方在生活上的不融洽。

如果分开的话,父母也可以约上老朋友们打打麻将,自己也可以随心所欲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何乐而不为?

家庭婆媳矛盾突出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家家最难念的一本经,这话也不夸张。很多婆媳刚开始关系还是不错的,但相处久了,看到对方的缺点更多了,就开始有微词了。

经济占有重要的一环,作为父母,把子女的收入看做自己可支配的收入,尤其是儿子的钱,不希望儿媳过多干涉。

而作为儿媳,丈夫和自己才更是一家人,不希望一分钱不拿的父母还要对自家的经济做出管理。那么由于消费观和经济归属权的双重矛盾,人和人之间的摩擦也就时有发生了。

作为儿子的夹在二者中间,每日下班的空闲都不能得到放松,心力憔悴也是常态了。

所以,如果老人和子女分开住,这样婆婆和儿媳见面的次数不多,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自然减少,即便见面时有什么意见,分开一段时间各自冷静就会好多了。

如果分开住的话,婆媳更容易和谐相处,家庭更和睦。

距离产生美。老人和子女还是需要保持一点距离的,适当的距离可以使人保持一种新鲜感。

有朋友可能疑惑,那这个距离究竟是多远才好呢?

有学者提出这个距离最好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也就是说,煲好一碗汤,送到子女那里还不凉。

这样,老人既能够想子女的时候就过去看看。而子女又可以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尤其是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他们可以立马就赶到床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