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阻止孩子早恋,早恋可增强社会适应性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当下社会,许多家长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一旦孩子有了一丁点早恋的倾向,家长们便会想方设法“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中”。为了阻止孩子早恋,家长们可谓是动足了脑筋,对自己的孩子是全天候监控,甚至不惜窥探孩子的隐私,就为了发现孩子与异性亲密的“蛛丝马迹”。
为什么家长们对孩子早恋的反应如此强烈呢?
大多数家长认为,早恋会让孩子无心学习,最后毁了前程,小部分家长则担心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总之,无论持哪种观点,家长们都对学生时代的早恋充满了戒心。

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加强孩子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性”从来都是一个忌讳的词语,许多家长与老师本身的性观念就极度落后。据统计,中国中学生早恋率不到20%,许多西方国家乃至日韩的学生恋爱率都远远高于这个数值。
其实,“早恋”这个词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很少有国家把少男少女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视为歪门邪道。相反,许多国家的心理辅导教材还会出现引导学生如何恋爱的内容。
因此,与其说早恋现象严重,不如说是国内性教育的缺失。目前,孩子性教育缺失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现。近几年,中国在学前教育领域大力增强性教育力度,同时将性教育贯穿整个学生时期。而目前社会最需要的便是家庭性教育部分。

客观心理规律

人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青春期的人对爱情容易产生懵懂的幻想,这是我们内心的本性。
尽管我们对幼儿性教育已经开始重视,但是家庭、学校对早恋的态度依然是压抑与遏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对人性的压制,它会对孩子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恋爱对于个体塑造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当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第一次思考爱情时,他们的内心便不再只有一个人。

早恋:更强的社会适应性
在恋爱过程中,少男少女们会经历美好的爱情,也会遭遇各种矛盾与挫折,而他们控制情绪、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飞速发展。
他们会困惑于如何跟心爱的人表白,在被人拒绝时又会陷入迷茫与悲伤,在最终成功之后又能与对方一起分享甜蜜与幸福,在双方闹矛盾时又会因为不知道怎样与他(她)和好而烦恼。
这种恋人之间复杂的相处与沟通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恋情的人,他们人际交往的敏感程度会比那些有过感情经历的人低得多。他们不仅会缺少共情与察言观色的能力,也会缺乏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中所必备的技能。换句话说,经历过早恋的孩子将会在未来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

婚恋观

在当下的年轻一代中,单身率非常高。很多大城市超过一半的适婚年龄者处于单身状态,其背后的原因除了结婚成本、工作压力之外,还与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着直接联系。
现实状况是:许多人不想谈恋爱,就算想谈恋爱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相处,在建立关系之后也不清楚怎样维持恋人(婚姻)关系,同时普遍缺乏对自身伴侣的责任心。
这时候,家长们开始着急了,他们对孩子的选择与做法感到不理解,殊不知正是因为错误的家庭教育,才导致如今的年轻人出现严重的感情问题。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婚恋意识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萌生早恋的想法时,这种探索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家长在此时强行切断孩子的感情,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的婚恋观将止步不前、发育畸形。
那么,家长们就应该放纵孩子早恋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对孩子青春期出现的早恋倾向保持充分的理解与包容,但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去爱对方,避免孩子在感情方面走上错误的道路,这样一来,孩子的心理才会得到正常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