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自私是一个人最高阶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乐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开心、快乐,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
那么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追求快乐?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唯一的、人生来就具有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代表着人最原始的欲望,要求立刻满足个体的所有需求。例如,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这就是本我在人格中所起的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不同的需要,这些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他认为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从弗洛伊德的角度看,人追求快乐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追求快乐的心理倾向,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力比多指向何处,人就通过什么获得快乐。
从马斯洛的角度看,人追求快乐是因为人有需要,当一个又一个的需要被满足,人就会产生满足感,继而感到快乐。人追求快乐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当个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又会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自私”是一个负面词汇,自私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厌恶。
其实,人们普遍具有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自私可以说是人的本性,是一个人最高阶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能够获得快乐奖赏,与此同时,他们也会遭到唾弃。

特定社会文化和资源两难

我们国家是一个主张集体主义的国家,任何有利于集体的行为都会被赞颂,而任何损害集体的行为都会被批评。
如果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资源,那么自私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批评,但是关键在于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在为自己着想的时候往往会与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即“资源两难情境”。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有些人选择遵循社会规范,放弃自己的利益,保证群体的利益。而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则会不顾群体的利益。
因此,在资源有限、社会规范要求人服从集体利益的时候,人们的自私行为就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损失之上,就会受到唾弃。

自私与其他人格特质之间形成了联结

一谈到自私的人,你们能马上在头脑中想象出他的其他特点吗?
相信不少人马上就能想出很多负面词语,例如冷漠、猜疑、吝啬、贪婪、孤僻等。
其实这是因为很多自私的人往往人品不好,在暴露自私的同时总是表现出这些伴随性的特点,经过多次,自私与这些特点之间形成了联结,以至于人们一想到自私头脑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其他的负面信息。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这是指人们在对行为进行分析时,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特征的一种现象。
别人自私的时候,我们会认为他很不堪。但是自己自私的时候,我们会找借口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时候,而且还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总拉着父母带我们去买我们想要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
有时候价格很贵,父母露出不情愿的表情,但身为小孩子的我们不依不饶,非要买到手才肯罢休,父母拗不过我们,只好依从。
情侣之间,有一些人仗着对方喜欢自己,有恃无恐,生气的时候破口大骂、丝毫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一心想着把愤怒发泄出去。或是什么家务事都让对方干,自己乐得轻松,时不时指点两句。
自私,固然能给人带来快乐。
但人是社会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人不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视他人利益于不顾、视社会规范于不顾。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保护本我免受伤害,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为了遵循道德规范,它会延迟本我获得满足甚至不满足。

连我们人类本身都具有控制、抑制自身欲望的机制,所以作为一个社会人,又岂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因此,为了让自己快乐,每个人都应该自私,但是不能过度。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