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孩子把父母抛弃得越彻底,越有可能取得成功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望子成龙是父母对我们最殷切的期盼,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有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一把枷锁,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他们安排的人生轨迹去发展,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很多孩子深受其害,变得失去了自我,为父母而活。
在他们眼中,孝顺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父母于自己有生育和养育之恩,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忤逆父母的意愿,但其实他们何曾想过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要求孩子遵从他们的想法就一定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吗?要是这一辈不能实现,下一辈也要深受其害吗?
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意愿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不应该过多干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才能够保持自我的一致性,才不会丧失自我。
例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或是考公,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父母希望我这样做。这就是没有主见的表现。
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努力去实现他们当年没有实现的梦想,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张。

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差异。有的迅疾如风,有的拖拖拉拉,而且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爱好、认知方式、情绪表现以及价值观。
人格具有独特性,表现为先天气质的独特和后天性格的独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再相似的人都有不同之处。
对于有些父母来说,他们望子成龙,严格控制他们后天的成长环境,不让他们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他们走上其他的路,但是人生来就有的气质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的。
有些人生下来就沉稳安静,有些人则活泼好动,有些人生下来就行动迅速,而有些人则行动迟缓,这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父母再怎么强迫自己的孩子去遵从他们的意愿,也可能无法达到目的。因为孩子可能根本就不适合干这个,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
此外,人们都有着保持自我一致性的倾向,所有人都不希望改变自己的态度,每个人都有着态度的自我防卫倾向。
对于那些生下来就被灌输父母理念的孩子来说,他们抵抗父母的能力较弱。
但是对于那些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对人对事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因此就算是父母要求他们那样做,他们也会通过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合理化等自我防御机制拒绝态度的改变。
很多时候父母过度地去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只会带来孩子的反抗与抵制。
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而不是用类似于道德绑架的理念灌输去强迫孩子。
有些父母从小对孩子灌输一些歪曲的理念,让孩子认为:你不按照我说的做就是不孝顺,是要遭到唾弃的。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孩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成年以后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
而这种情况会让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有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毕业后也去父母安排的单位工作,虽然看起来一帆风顺,但他们很可能没有完成自我同一性,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
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要凄惨得多,他们不仅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前途,而且还有生活上的压力,双重压力使他们离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越来越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抛弃”父母,才有可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明白这一切都是父母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愿望。
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来推断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父母的束缚从而走向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