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不过的中年危机?数据表明四十八岁最不幸福|智识Scholar第三期

 恰恰365 2020-08-14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频频刷屏。《三十而已》是大都市打拼的不同女性的缩影,而她们的共同点则都是即将“人到中年”。“精致穷”女孩王漫妮来大都市打拼却难以留下,双商皆高的顾佳在孩子出生后从职场女强人变作全职太太,婚姻却被入侵。普通白领女孩钟晓芹拥有本地家庭,婚姻却随年龄变得索然无味。

《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老婆出轨,受尽岳父岳母的气,亲戚嫌他没有编制,自己也开始秃顶。这一系列的中年危机,其实是他谋杀岳父岳母的导火索。

今年发表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表明,四十八岁是最不幸福的年龄。幸福度、自杀率、抑郁感、婚外情、年收入等因素与年龄之间有怎样的相关关系?通过可视化数据,我们能看到中年危机真实存在,且不分国界。

1965年“中年危机”的概念被提出:眼前所见的,是一条下坡的慢慢长路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对人生时期的年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至60岁为中年人,61至74岁为准老年人,75至89岁为老年人。但对于中年危机,各类研究的定义其实不尽相同,有研究称中年危机发生的平均年龄在47岁,也有研究认为中年危机实际开始于中年之前,大约在30多岁时就会发生,而到了40多岁则会消失。

中年危机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Elliot Jaques)于1965年在《国际心理学杂志》的“死亡与中年危机”一文中提出。他对310名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在35岁后才华开始衰退,部分人甚至抑郁,少数人选择自杀。

杰奎斯在文中写道:“一直以来,人生好像是个永无尽头的斜坡,除了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面一无所有。但是突然之间,我好像爬到了顶峰,眼前所见的,是一条下坡的慢慢长路。”

大约十年后,杰奎斯于1974年就中年危机的话题出版畅销书《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在欧美开始流行的标志。

在书中,杰奎斯给出了这样一段描述:“他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目标,却依然觉得失落和不快乐。他责怪他的工作、他的妻子和他周围的一切,觉得这一切像牢笼一样困住了他。逃离这种生活的幻想控制了他的思想。他期望碰到一个有趣的女人,另一个领域的工作,充满异国情调的世外桃源。这些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向往自由和救赎的欲望。可是一旦这些欲望变得可以实现,画面就立刻反转了,新的情况会变成新的危险陷阱。”

杰奎斯1974年著作《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四十八岁最不幸福

2020年1月发表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官网的研究《各地的幸福都呈U型吗?132个国家年龄和幸福感的关系》(《Is Happiness U-Shaped Everywhere? 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132 Countries》)中,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布兰奇弗洛尔(David G. Blanchflower)通过对132个国家居民的调查描绘出一条“幸福曲线”,以人的一生为时间轴,幸福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U型。

研究显示,在调查覆盖的37个发达国家中,“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7.2岁;在调查覆盖的95个发展中国家里,“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8.2岁。综合百余个国家的数据,“最不幸福的年龄”在48岁左右。

研究中描绘“不幸福”的参数包括对绝望和焦虑的感受,孤独,悲伤,压力、抑郁和不良情绪,恐慌,情绪低落,睡眠不安,失去自信,无法战胜困难,感觉到失败等。

研究发现“痛苦的中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世界各处存在,且这种痛苦和收入水平、寿命长度等无明显关系。

此外,其他相关研究也给出了极为类似的结果。加拿大“幸福曲线”理论创始人乔纳森·劳赫 (Jonathan Rauch)在2019年出版的《你的幸福曲线》一书中提出,综合各国调查样本,“幸福曲线”整体呈“U型”,幸福度的低谷在45至55岁之间。

四十至五十岁人群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最高

在2008年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与美国达特茅思学院教授大卫·布兰奇弗劳尔(David Blanchflower)对全球80个国家总计约200万人进行了抑郁状况与年龄相关关系的研究。

研究发现,最易出现抑郁状况的人群是中年人,且中年人中无论男女抑郁症发病率都较高。而这是一种全球性现象,不因国别或生活区域等因素而改变。另外,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状况发展轨迹随年龄增长呈U型,幸福度的最低点在45岁上下。

但研究体现的美国男女性在抑郁症高发年龄上则稍有不同。研究显示,美国女性往往在40岁左右感到最不幸福,而男性抑郁状况最频发的年龄则在50岁左右。

2011年,安德鲁·奥斯瓦德的另一项研究覆盖了27个欧美国家总计约3万人的抗抑郁药物销售数据,发现40岁至50岁的人群,尤其是40岁左右的人,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最高。

研究显示,欧洲成人中约十三分之一在接受调查前的12个月中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而在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则高达十分之一。而除了年龄因素外,失业、受教育程度低、离婚等也与抑郁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而中年人除了抑郁的概率较高外,在自杀率上的数据也偏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2018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年轻人的自杀率一直低于中老年人,而中年白人男性的自杀率最高。

研究按每十岁划分年龄组,其中45岁至54岁的人群自杀率较高,自杀率约为20.04人 / 10万人;55岁至64岁的人群自杀率同样较高,约为20.20人 / 10万人;而自杀率最高的人群年龄则分布在52岁至59岁,该年龄组人群自杀率约为21.56人 / 10万人。

图:2009-2018年按年龄组划分的美国自杀率,数据来源:美国疾控中心

婚外情高发年龄段在中年,随年龄增长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最易发生婚外情的年龄为33岁和49岁。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也曾提出,部分中年男性可能会借沉溺跑车、“潮流”穿着、年轻女友甚至婚外情的方式抵抗中年危机。

而另有西方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婚外情高发的年龄也在中年。调查显示,21岁至25岁的女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为9%,26岁至3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为14%,31岁至4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则上升至17%。但之后再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会稳步下降,51岁到55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降至6%,而56岁至6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只有4%。

但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在婚外情的比例上则有所变化。据帮助已婚人士寻找外遇对象的约会网站ashleymadison的数据,其男女性会员的比例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在30岁左右的年龄段,男女性会员的比例约为1:1,而在40岁左右年龄段男女性会员的比例则为3:1。也就是说,根据该网站的数据,随年龄增长,中年男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逐渐高于女性。

了解了涉及多国样本的调查结果后,我们再来看看以美国为例的相关研究。美国家庭研究机构(IFS)的一项研究按每十岁划分年龄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美国已婚男女性展开了“不忠率”调查。所谓“不忠率”,研究的定义是“已婚男女性中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

39岁以后,美国已婚女性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开始显著增高,而婚外性行为最高发的年龄段则在60岁至69岁,在这之后比例开始下降。而美国已婚男性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则从40岁以后有显著增高,在50岁至59岁这一比例已接近25%。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婚外性行为比例在60岁后依旧随年龄增长继续上升,直到79岁这一比例开始下降。

图:2010-2016 美国已婚男女性报告婚外性行为的比例,数据来源:General Social Survey

什么导致中年危机?美国人均收入45岁后增幅变小

以上多组数据,似乎告诉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中年危机的存在,且不分国别和地区。其实,人到一定年龄,所肩负的压力与责任就越来越多,而当面对现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些压力与责任就变成了中年危机的源头。

是什么导致了中年危机呢?生活所必需的付出是一方面,供房贷、养孩子、赡养老人等都对一个家庭的中年壮劳力造成了一定的收入要求。而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在踏入中年后,职场发展可能因各种因素受限,包括知识的脱节、精力的衰退、上升的瓶颈期等。中年人需要负担的家庭支出只增不减,那么一旦遇到这些个人发展的阻碍,中年人面对的压力就会增大。

美国劳动局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均年收入在24岁至34岁之间的增幅是最大的,34岁至44岁的增幅也比较大,但到了45岁以后人均年收入的增幅就变得非常小。而对于成家后的中年人,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需求会使得支出增长较快,相较而言个人收入增长的减缓就会带来一定压力。

图: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数据来源:美国劳动局

另外,人到中年多少会感受到自身健康状况的衰退,这种对死亡的预期也会对中年人的心理造成负担。同时,中年人普遍意义上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可能会衰减,对时代的敏感性和接受度也会降低,甚至偶尔会有“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抛弃”的感伤。

再者,中年也是对感情的一次挑战,所谓七年之痒就是如此。老婆出轨、大龄单身、感情乏味都是中年危机在情感方面的典型现象,此外或者还需处理和克服早年创伤。

而这些危机体现在个人与生活上,可能是心情郁闷以及不自制导致的酗酒、超重,或是秃顶。当你看到一位中年人呈现以上特征时,你可能心里会悄咪咪的想,瞧,那是中年危机来了!

德国医保公司TK的一份报告称,德国有超过一半的中年人超重,平均每人每年喝110升以上的啤酒,吃近90公斤的肉类。此外,据称德国中年男性秃顶的比例在四成以上。

为了抒发中年面临的压力,日本有一首知名歌曲《15的夜》就被改编。这首歌先是被35岁的白领改成《35的夜》,之后又被45岁的中年人改编成《45的夜》,表达中年人面对的苦闷。歌里写道:“真的达不到上司的目标”,“下班后在小酒馆中沉浸于烟雾弥漫”,“不想被贷款束缚,不想被他人束缚,只想逃入这个45岁的夜”。

中年危机因人而异,怪不得年龄:调查称1/3的50岁以上美国人没有中年危机

在报告是否存在或感受到中年危机这一问题上,其实不同的调查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俄罗斯SuperJob门户网站的民调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中年危机,其中女性的比例为63%,男性占44%。

然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心理学专家苏珊·克劳斯却认为,中年危机并不存在。她表示她的研究从未发现年龄与心理状态有关:“无论你本人经历了什么,怪不得年龄”。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曾表明,在超过50岁的美国人中,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经历过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这一概念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家庭负担、情感经历等因素,不到三十就感受到了中年的压力;有的人可能中年过半才渐渐对中年危机有所认知;还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类似感受。

其实,中年危机除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压力与负担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的内心——即现实与理想预期之间的落差。美国学者乔纳森·劳赫在《你的幸福曲线》中提出了人的幸福感随年龄增长遵循U型曲线的模型。50岁以后幸福感会上升,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超过预期的生活满意度。在七八十岁左右的时候,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达到了青少年时期后的第二个高峰。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50岁后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期会降低,现实与理想预期之间的落差减小了,自然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就提高了,甚至还会超过预期满意度。另一方面,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也在变强,年轻时可能困扰生命的迷茫、烦恼、不得所求或好高骛远会渐渐释怀,幸福感因此增加。

因此,不要惧怕“人到中年”,或为此而烦恼。尽管中年危机可能存在,甚至有些人因为现实条件可能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人生,不要将自己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中,减少焦虑,享受当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生活。

【参考文献】

Is Happiness U-Shaped Everywhere? 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132 Countries,David G. Blanchflower,2020.1.

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Elliot Jaques,1974.

Who Cheats More? The Demographics of Infidelity in America,Institue for Family Studies,2018.1.

Here's how much money Americans earn at every age,CNBC,2018.8.

《你的幸福曲线》,乔纳森·劳赫,2019年12月

《国际心理学杂志》,埃利奥特·杰奎斯,1965年

《社会科学与医学》,安德鲁·奥斯瓦德、大卫·布兰奇弗劳尔,2008年

《智识Scholar》系搜狐知世推出的学术性数据可视化内容栏目,旨在通过将优质的学术论文结合国际时事热点转化成具备用户可读性的图文及视频内容,启发读者新视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