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一些民俗钱币交易的网页上,经常会看到“黄渠马钱”的相关帖子。于是利用360搜索“黄渠马钱”,得到许多条搜索结果,如图1、2截图所示,为同一页的搜索结果。 图1 “黄渠马钱”搜索结果截图之一 图2 “黄渠马钱”搜索结果截图之二 由此可见,将这类马钱称之为“黄渠马钱”不在少数。 我们先来欣赏一枚具体的马钱: 图3 渠黄马钱 如图3所示,圆形方穿,单缘单郭;铸于清代。正面为马名,文字横读;背面为骏马图,左向立马,昂首回眸。该马钱所表现的骏马,其名究竟是“黄渠”、还是“渠黄”? 认为马名为“黄渠”者,多数是从现代汉语阅读习惯的角度确认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的排版,陆续改成横排、从左往右阅读。由这一阅读习惯,图3正面的文字就被想当然地读成“黄渠”。 马钱源于宋代的打马格游戏。在宋代,书籍的排版是竖排为主,阅读是由上往下、由右往左;如果只有一行文字,阅读是由右往左的顺序。所以古钱币的钱文基本都是由右往左阅读。因此,图3正面的文字应当读成“渠黄”。 在古钱币中,亦有钱文是由左往右阅读的,称之为“传形”。即钱币上的文字应在右边、转到左边,左边的字转到了右边,称“传形”,又称左读,多系工匠失误所致。如半两转为"两半",五铢转为"铢五",货泉转为"泉货"。另有面文互易,且均反书,亦称传形。如钱文一字反书,或字的一部分反书,则称某字或某字某部分传形。宋·董逌 《钱谱·故钱》:"传形五铢钱 刘备 所铸,文字,轻重、大小与五铢无别,但以'五'字在左,'铢'字在右,谓之传形。" 图3正面的钱文,不存在传形的可能;因为所见的渠黄马钱均为这一书写方式。 如图3所示马钱,骏马名为“渠黄”,是有依据的。 渠黄,是周穆王的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渠黄,是以马的毛色给马命名的,即为鹅黄色的骏马。 在周穆王外出巡游时,八骏为周穆王驾车。《列子·周穆王》:“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驂盗驪而右山子。” 渠黄驾的是次车,其位置为中间两马的右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再欣赏两枚渠黄马钱: 图4 渠黄(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图5 渠黄之马 (图片源于《中国珍稀钱币图典·花钱卷》,诚致谢意!) 如图4、5所示马钱,与图3 基本类似,正面为马名、背面为骏马图。常见的渠黄马钱,其骏马多为左向昂首回眸,有提左前蹄、右前蹄之分。道光通宝/渠黄马钱的骏马图,为右向飞马。图5正面的文字横读为“渠黄之马(馬)”。 综上所述,如图3、4、5所示骏马,其名为“渠黄”,不可读成“黄渠” (黄渠是地名,不是马名)。就字义词序而言,“渠黄”的侧重点是表现毛色“黄”,“黄渠”的侧重点是表现“渠”,与马不相干。有研究认为:渠黄,是音义兼顾的译名;既体现了马皮毛黄色的特点,又体现了与突厥语马名的发音大致相近;由此可见,该马名更不能读成“黄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