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前秦到北魏再到北周,北朝是怎样完成整合的?

 地图帝 2020-08-14

    历朝历代的问题常在于朝廷垮台或权威丧失之后,各地豪强自行其是、尾大不掉,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皇室和士族大批南迁,北方的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一方面,许多地方大族自己组织武装力量并建立起坚固的堡垒来抵御外族劫掠,当时称为“坞堡”。另一方面,北方有许多进入中原的外族,以部落兵的形式在各地建立短暂的政权。

图-西晋流民南迁

    单就第一个方面来说,自募兵勇的地方大族掌握了当地的土地和人口,维持了小范围的安定,但也造就了一个个独立王国。而就第二个方面来说,外族建立的势力集团基本都未曾有效控制过中原,因为这些部落兵的目的在于掳掠,缺乏建立长期统治的心态。

    而有些即使建立了朝廷,皇帝的命令也无法深入地方,更无法到达大族控制的地区。所以,五胡十六国中大多数国家的寿命都相当短暂,而北朝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

图-东晋十六国局势图

    第一次进行尝试的是前秦君主苻坚。苻坚,氐族人,他任用王猛治国,一度相当成功。王猛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压制前秦一些部落贵族,使他们不再随意劫掠,不再肆意妄为。换句话说,他要拿制度来约束原有部落的力量,并且从效果上看,苻坚和王猛君臣确实一度压服了部落贵族,使他们一定程度上纳入了体制。

    二便是王猛试图将朝廷的力量深入到大族控制的地区,他的做法是在各地选拔有才干的人进入朝廷担任官吏。其选拔标准并不考虑出身,由此搜罗了大批贤才为官并努力在中原恢复法度。

图-前秦都城长安位置

    在这些熟悉魏晋体制的中原人的帮助下,王猛迅速建立起了前秦的制度,使前秦的国力大大增强。在王猛的辅佐下,前秦基本统一了北方,不过可惜王猛死后,没有选出合适的继承人,苻坚晚年又昏庸无道、好大喜功,淝水之战大败之后,苻坚百万大军土崩瓦解,前秦随即崩溃,北方再度回到分散的局面。接下来历史的重任落在了北魏鲜卑族的身上,而北魏所做的整合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图-东晋前秦肥水之战

    首先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将生产力放回到土地上,使四处流浪的人回来耕种,军人也尽可能地回到生产上。为此北魏建立了均田制,将无主荒废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每个农民都有朝廷分配的土地,均田制安顿了百姓,千疮百孔的北方得到了喘息之机。

    其次就是把部落拆散,这项工作是李沖在北魏统治者的支持下完成的。北魏建立了三长制,不管是鲜卑人或是俘虏来的其他族的人,都重新归属地方层级,把部落里的人口全部归属到地方去。

    这种政策当然会遭遇很大阻力,尤其是鲜卑贵族首领们反对更为激烈,但在鲜卑君主和中原知识分子的通力合作下,最终还是得以顺利执行,鲜卑人变成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的人口,而不再是以掠夺中原人为生。

图-北魏由大同迁都至洛阳

    北魏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因为北魏政权虽然在结构上已经汉化,但还需要正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方面鼓励胡汉通婚,另一方面征调大量中原人进入官府服务。他甚至将姓氏都做了更改,胡人取汉姓使得胡人忘了他们原来是胡人,也令中原人更能接受这些外来人口,比如北魏皇族拓跋氏就改成了元氏。

    在北魏改革的基础上,到了北周又有一次重要的改革,这就是府兵制。北周武帝宇文邕在苏绰帮助下,建立了府兵制,就是将部落的组织和军队的组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周军队的组成分子不再仅限于鲜卑人,而是增加了中原地方豪强的部队。

    府兵制下,职业军人散布全国各地,平日里军队不用国家养,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到了要作战的时候就拿起兵器为国家打仗。这样的制度使国家拥有强大的武力,却不用人民缴纳更多的赋税去支持,北周由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强局面,甚至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从前秦到北魏再到北周,君臣间数次的通力合作,最终使中国北方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动荡之后,得以不分彼此地整合在一起。

文:闫老师  图:卫大将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