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面试真题答案如何理解大学贫困生伙食补贴政策附录音

 柳夫子讲道理 2020-08-14

2017年6月19日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高校发放伙食补贴,学生如果每月在食堂消费超过60次,费用不超过240元,不用申请,不用审核,学校会给补助,直接打饭卡里,学生都不知情,你怎么看?

公务员面试真题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大学贫困生伙食补贴政策,6月14日更新3学时,15日更新答疑及思路拓展5学时。具体课程链接见 公务员面试课程、讲义与划重点

作答思路

在我看来,学校这种政策不仅通过大数据筛查,精准定位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同学,提高了救助效率,同时,通过直接的秘密的给予伙食补贴,避免了福利污名话问题/避免了公开补贴给贫困学生造成的尴尬,影响其自信自尊的问题。

可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即实现了补助目的,也提高了补助效率,更体现了救助人情味/人文关怀。

依据饭卡消费模式,学校用大数据筛查的方式,精准定位了贫困同学。

补助是为了扶危济困,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所以如何找到帮助对象就至关重要。

贫困同学消费能力有限,学校通过大数据筛查,把长期固定在学校食堂就餐,而且就餐消费水平非常低的同学界定为贫困同学,更为精准,而且由于事先没有将政策公布内容,也避免了造假,冒领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采取了直接秘密补助到饭卡,免申请免审核,没有采取传统的公开申请发放模式,避免让贫困学生感到尴尬难堪/福利污名化问题。

年轻人自尊心强,接受补助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不可避免地会对其自尊自信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将其家境不好的隐私公之于众,更会让其感到尴尬与难堪。

大数据定位之后,学校通过秘密直接的补助,避免了将个人隐私公之于众,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同时,由于学生并不知情,特别是普通学生并不知情,而贫困学生即使发现钱有所增加,也不知道政策的运行机制,也就杜绝了骗取补助的可能性,从事实现了救助的公平公正。

贫困是暂时的,不是年轻人的错,帮助是给人希望,种下火种,而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学校的做法即看到了解决了现实的困难,也估计到了年轻人的心理建设,体现了人文关怀,值得学习。

本篇文章系 柳夫子讲道理 原创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柳夫子讲道理 @微信订阅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