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文化】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大观:霓裳绚彩之从《皇清职贡图》说起

 lcyteacher 2020-08-14

《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年间以“御制”名义汇编的由图像和图说两部分组成的大型民族图志。它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每幅图均配有地理分布、居住环境、赋税情况、服装样式、风俗等方面的文字解说。卷四收录有广东、广西“夷人”33种,每一种有男女各一幅图,共66幅图。

皇清职贡图。廖章利 摄

当时,在岭南少数民族的衣饰文化中,不少方面已渐趋汉化,但也保持着自己特有的地区民族风格特色。特别是头饰方面,其汉化程度较为缓慢,这或有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清代,汉族男女发型及头部装饰都有一定的形制。岭南少数民族的头饰则颇为奇特。他们无论男女皆椎髻,喜用颜色鲜明的头巾或花巾,竹箭、竹板、木板、珠、玉、钗、簪,甚至鸡翎、雉尾皆可为饰。据《皇清职贡图》所载,龙胜苗人缠头插雉尾,苗女挽髻遍插银簪,复以长簪缀红绒(所绘图像显示龙胜苗男子系头巾)。

清代,广西是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这个时期的瑶人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地区。《皇清职贡图》所绘制广西瑶族男女图像各8幅,生动勾勒了清中期广西瑶族男女的衣冠样貌,尤以发饰为特色。发饰包括发型和头饰。发型多达四种,分别为:圆髻、侧髻、椭圆髻和垂髻。以竹簪、木梳、板冠、巾帕、绳及银制品为头饰。

贺州土瑶妇女头饰。蒋仁润 摄

修仁县(今荔浦市修仁镇)顶板瑶因头戴板状冠而得名。图绘:男子髻向后,系红顶板一块覆髻,冠两侧无缀珠;女子髻横红顶板,冠两侧垂珠,无绳结颔下。男女板冠均为大板。

罗城县盘瑶因祭祀盘古而得名,推测戴板冠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密切联系。男冠顶板多是崇拜始祖盘古王,女冠顶板是纪念盘古婆。传说盘古婆椎髻戴冠,瑶人以不同样式承之。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厅一角。廖章利 摄

穿着亮丽民族服装的毛南族少女。卢增令 摄

白彝儿童服饰。张小宁 摄

《皇清职贡图》中所绘广西瑶族男女所戴银制饰品分别有银簪、大银环。8幅广西瑶族女子图均有佩戴银耳环,仅修仁县顶板瑶男子佩戴银耳环。这些大银耳环款式相同,造型简单,分量颇重,由一根银棒卷曲而成别于耳洞内的圆圈。

由此可见,同一地域不同支系和不同地域同一支系的瑶族发饰相互影响的同时又异彩纷呈。

素苗老年妇女盛装。梁汉昌 摄

素苗老年妇女盛装。梁汉昌 摄

《皇清职贡图》是研究明清时期历史民族地理的重要资料之一。在前摄影时代,视觉资料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将现实对象作为模板,绘画者习惯于对其描绘的人物造型进行处理,以使画面更具艺术性。与之比较,摄影叙述更为忠实。如今,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的民族学摄影或人类学摄影,还是大众的民俗摄影,都以提供视觉证据的方式担当了特殊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