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 | 敦煌遗书的前世今生

 星河岁月 2020-08-14

藏经洞的发现与文物的流失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藏经洞宝藏的流散是近代中国伤心历程的缩影。伤心不仅仅在于宝藏外流本身,还在于国人的愚昧和麻木,更在于国家的贫弱。

王道士(1850-1931),本名王圆箓,湖北麻城人。因麻城连年灾旱,背井离乡,光绪初年到肃州巡防营当兵,并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退伍后云游西北,来到莫高窟,在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即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偶然发现了堆满写卷、印本、绢画、铜佛等文物的藏经洞。

一座内容丰富的文化宝藏——藏经洞——被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不懂得文物为何物的王道士开启了。藏经洞在国运衰落、列强环视、积贫积弱的时期被开启,其文物的命运注定将是一个悲剧。

敦煌盗宝第一人——斯坦因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组织的探险队、考察队在中国西北地区获得越来越多的文物文献,引发了西域古物收集的热潮,刺激了欧洲方兴未艾的东方学研究。各国纷纷派出考察队,进入中国西北,掠夺沙漠废墟、古城遗址和佛寺洞窟中的古代文物。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籍匈牙利人,他在英属印度政府、英国博物馆和英国印度事务部等机构的支持和赞助下,持游历护照入境,先后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三次非法考察。第二次考察(1906—1908)中,在蒋孝琬的协助下,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24篇、绢画和丝织品等5箱。第三次考察(1913—1915)又从王道士手中骗购570余件敦煌写本。

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


被斯坦因从藏经洞盗走的部分经卷

被斯坦因盗走的珍贵文物胡语写卷

斯坦因拍摄的敦煌县城照片(车上载的是他盗走的镇国文物)

学者大盗伯希和

第二个来到藏经洞的外国人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1905年,“中亚与远东历史、考古、语言及人种学考察国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塞纳(Emile Senart)委任伯希和为法国中亚探险队队长,与测量师瓦扬(Louis Vaillant)和摄影师瓦特(Charles Nouette)一起,于1906年至1908年间进入我国西北,深入敦煌莫高窟,对全部洞窟编号,并抄录题记、摄制大量壁画照片。伯希和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及中亚古文字,将藏经洞中的遗物几乎全部翻检一遍,廉价骗购大量的藏经洞遗书精品及绢画、丝织品。

法国探险家、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在藏经洞中挑选经卷

文物强盗伯希和和探险队在敦煌翻箱倒柜

乱挖乱掘的大谷探险队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1902年至1914年,日本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大谷光瑞三次组队,深入中国西北腹地进行一系列所谓探险、考古活动,盗掘了众多古遗址、古墓葬。

第一次探险(1902—19040)由大谷光瑞率领,自伦敦出发,经撒马尔罕、浩罕,进入喀什噶尔。其间,大谷光瑞返回日本,另两名队员渡边哲信和堀贤雄继续前往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考察”,经西安回日本。第二次探险(1908—1909)由橘瑞超从伦敦前往吐鲁番、楼兰、和田等地,后派吉川小一郎前往敦煌,与橘瑞超会合,他们分别从王道士等人手里强买一批敦煌遗书。

日本强盗西本愿寺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

奥登堡盗掘莫高窟

奥登堡是俄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国际中亚考察协会俄国委员会负责人。1909至1910年和1914至1915年先后两次到我国西北地区探险考察,盗走大量文物。特别是第二次盗掘的莫高窟藏经洞及其他洞窟文物极其重要。

1914年8月20日,奥登堡率俄国考古探险队到达敦煌莫高窟。他们对莫高窟洞窟进行详细考察,绘制平面图,拍摄大量照片,临摹壁画,挖掘出一批梵文、吐火罗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汉文写本残片。此外,奥登堡还从王道士和当地民众手中骗购一批藏经洞文物。经过整理、登记,奥登堡考察队搜集的敦煌遗书近20000号,其中比较完整的将近200号。

1914年,俄国强盗奥登堡探险队和哥萨克骑兵来到敦煌,又盗走大批文物

罗振玉的呼吁

1909年9月,伯希和来中国采购汉籍,携带部分敦煌遗书精品抵京,出示给罗振玉、蒋斧等学者,敦煌遗书从而进入学术界视野。

学部参事罗振玉得知藏经洞中还存有大量经卷,便请学部左侍郎乔树楠给署理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毛庆蕃发报,将藏经洞剩余经卷全部解运北京。10月5日,学部给毛庆蕃发《行陕甘总督请饬查验齐千佛洞书籍解部并造像古碑勿令外人购买电》。这是藏经洞发现九年后,中央政府第一次下达的保护藏经洞文物的命令。

 罗振玉,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敦煌遗书的今生

  由于战乱,敦煌遗书分散在世界各地,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

  新中国成立后,经由政府调拨、私家捐赠等,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达16579号,写卷长度为世界各大藏家之首。而大部分敦煌遗书仍然流失海外。

  经过多年收集整理,2016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开发运营的《敦煌文献库》(《汉籍数字图书馆》2.0版专库之一)正式上线,收录14类敦煌文献,涉及编号七万余个。敦煌遗书又以另一种形式面世。


伯34(藏文) 彩图  墨绘纸本(9.8x28.5cm) 名称待定(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北敦00164F 彩图 卷軸 26.2 x 48cm  大方廣佛華嚴經(唐譯八十卷本兌廢稿)卷四四(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编辑整理/潘露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