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马财经李晓晔:金融财经领域的内容创业春天才刚刚到来

 企业思想家 2020-08-14

摘要

从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创业者角色的转变,李晓晔坦言“还在调整和适应中”。但是这一年中,传统财经媒体人的流向,资本市场的青睐,都在印证着“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的观点,金融财经领域的内容创业春天才刚刚到来。


2015年1月份,野马财经正式组建团队成立,是一家专注于财经金融的新媒体机构。

李晓晔表示,“野马财经”已于今年7月份获得了500万的天使轮投资,公司估值达到6800万元。

之所以会获得投资方的青睐,一方面李晓晔认为是如今新媒体最终会取代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金融领域能够投资的可运转有机机构不算太多,而野马财经则可算作是优选。

另一方面,则是对李晓晔以及她所带领的团队以及她的团队管理能力的认可。

虽然,她是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但李晓晔始终坚持不变的,是要将财经报道做成大众普遍能够读懂的报道,同时又不失新闻的求实、求证原则。

内容是立身之本

李晓晔作为自身的财经媒体人员,具有良好的财经资源。但她表示,“内容是立身之本”,她介绍了野马财经的五条原则:

1. 准确,财经原创内容,准确是第一位,要不然,财经市场会到处充斥着以讹传讹的信息。

2. 求证,整个资本市场的信息有真有假,求证消息正确与否也是做内容的一个方面。

3. 有趣,轻松活泼有趣味,财经新闻的八股写法缺少可读性。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没有受过束缚式的新闻培训,反而有好处。

4. 专业,有趣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懂,而专业信息是体现新闻的价值。

5. 原则,涉及到部分揭露企业负面消息的文章,无论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还是语言的暴力,我们会顶住压力,坚持最初的理念和原则。

在以李晓晔坚持的“内容是立身之本”的原则的带领下,她的团队创作出多篇佳作,李晓晔介绍,《“百亿中晋系”崩盘内幕曝光》这篇文章全网统计有两百万的阅读量,出稿当天30多家主流金融媒体都给了图片新闻、头条、专题很好的推荐位。

然而,有内容缺宣传也是不足以让野马财经走的足够远的。李晓晔坦言,除在内容的精心打磨,在选择内容发布的平台上,野马财经也是优中择优。在几大门户网站以及多个专业财经平台都设立了专栏,成为此类新媒体中注入媒体平台最多的机构。

现在“野马财经”的战略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据李晓晔透,漏战略布局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前端主要做互联网金融,新三板,A股资本市场内容,聚焦财经金融这个领域。我们并非做垂直媒体,而是把自己定位在综合媒体上。在新媒体时代,除了需要垂直媒体,也需要有综合媒体,但“野马财经”所涉及的范围不会铺太大,主要还是聚焦在财经金融这个细分领域。

前端内容布局,也是为后端业务打基础。后端的想象空间想象力很大,比如做投资。

如何权衡对新媒体的憧憬与对传统媒体的留恋?    

李晓晔坦言,传统媒体让我最留恋的地方就是舆论监督这件事情。传统媒体是社会公器,有很多事,只有有牌照的传统媒体才能够做到,这些是新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也正是我最舍不得的地方。

然而,李晓晔表示,让我毅然决然选择新媒体的,确是这多年来从事传统财经媒体的资深经验,使我走到了事业和工作的一个瓶颈,我渴望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突破自我,寻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重新学习,重新挑战自我。

相较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影响力前景如何看待?

李晓晔认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方面,资本助力会吸引更好做优质内容的人才;另一方面纸媒式微,意味着精英人才正在向新媒体流动,机构化运转的新媒体也一定会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媒体。

当然,过去做传统媒体的资深人员也会有他们做传统媒体转变成新媒体以后需要克服的不足和短板,例如营销、粉丝量、流量等方面。这些都是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中需要突破自身的挑战。

目前阶段,新媒体比拼还是把关、风控能力,建立安全防火墙。未来,新媒体机构兼并收购传统媒体,彻底解决新闻从业资质问题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蓝鲸传媒收购《国际金融报》就是很好的例证。

2015和2016可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最为动荡的一年,多家传统媒体的资深编辑都从传统媒体转型去做新媒体,因此2016年被李晓晔预测为最重要的分水岭,李晓晔认为,金融财经领域的新媒体的春天才刚刚来到。

原创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