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宏:不要见到大美女就把口罩摘了

 企业思想家 2020-08-14

“在家不是隔离,是在战斗,是在闷死病毒。”

“不要见到大美女,就把口罩摘了。”

“试验结果出来前,‘试用药’就是女朋友。”

从开始的正襟危坐,到不停在讲话稿上写写画画,或者歪头伸腰。抗疫金句频出的网红医生张文宏,在4月30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现出了“最佳辩手”本色的另一面。

直到会议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米锋宣布,会议最后一个问题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回答时,张文宏仿佛才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放下手中的笔,抬头微笑,双手合十放在桌上,正襟危坐。

在发布会结束后,《企业观察报》记者追问张文宏,广大网友叫您“张爸爸”您怎么看?

“我要回家去了,不然航班就赶不上了。”摘掉领带的张文宏,轻松爽朗地微笑着答非所问。

那么,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直快人快语的张文宏在此次国务院疫情发布会上,又释放了哪些信息呢?对于国际抗疫,又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呢?

1

-THE FIRST-

多学科合作是上海抗疫大亮点

上海作为典型的国际化金融大都市,截至4月29日,自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共发现339例境内病人,境外输入发现308例,总的确诊病例647例。在此次抗疫中,上海发热门诊接诊近28万人次,留观隔离17500例。

一边是庞大的发热接诊与隔离人数,一边是少数量的确诊病例,上海是如何做到的?张文宏表示,多学科合作是上海此次抗疫成功的一大亮点,并被全国关注与学习。

这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役。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与大家都意识到,如果不采取多学科的精锐部队一起紧密合作,就不能取得让人最为满意的结果。

所谓多学科合作,是指感染、呼吸、重症、心脏、中医等,汇聚上海最优秀的14人专业团队,组成高级别专家组,驻在定点医院从不离开。

在上海,只有两个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一个专门收治成人,一个是收治儿童的。

从1月20日上海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以来,不仅有专家组团队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还立即派出心理治疗团队。上海也是全国第一个为新冠肺炎实施心理治疗的城市。

“到今天为止,如果不是要到北京来(开会),我现在应该还在定点医院继续工作。”张文宏说,我们(上海)多学科的专家组就待在救治中心,一直到疫情得到控制。“最后多学科的医学合作成为这次疫情取得胜利的保障。”

然而,如何把专家统筹到一起,和谐共处对医患把脉问诊与治疗,对于临危授命的张文宏而言,并非易事。他曾公开表示,“专家到了这份(水平)上,脾气没有一个好。每个人都极端自信,吵架是经常的,水平越高的医生脾气越大。”

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抱着对病人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张文宏说。

循证医学的做法,根据事实说话、治疗,他与各位专组成员形成共享,基于证据上面的科学讨论,把有效的临床治疗推行下去。结合武汉治疗经验、成效,及流行病的治愈率、病死率等实际情况,提出“一人一策”。

根据病人进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早期阻止疾病进展到危重症,使整体的重症、危重症发生率降低,才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多学科的合作是为了降低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基于循证医学的团队,我们逐步地推进一个新的治疗策略,也是阻止了疾病的进展。”张文宏如是说。

一组数据显示,1月份到2月份上海重症比例占23%,2月底到3月初是7.4%。现在,上海的重症、危重症比例只占3%。3月15日以后,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为防治输入性病例,上海正在进一步贯彻如何阻止轻型、普通型向重症、危重症转化。

多学科合作,一人一策根据抗病毒疗效,分期、分类治疗。这一创新发现和原则,被国际、国内广泛认可与借监。

“现在很多国际的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多个临床研究结果都证实了多学科抗病毒治疗疗效。”张文宏说,无论中国还是国际上,都仍然面临抗疫巨大挑战,这些经验总结对我们下一阶段的抗疫充满信心。

2

-THE SECOND-

科普与防治策略是一体的

“我在上海市定点医院的救治工作非常繁忙。”张文宏说,除在医疗救治专家组外,他还加入了预防组,因为疾病靠治时,已经是太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防”。

目前为止,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防控,一个是防,一个是控。怎么防?

首先要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面上是专家向老百姓普及,实际内涵是沟通的过程。防疫政策、治疗策略不与老百姓充分沟通,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

“我记得我当时讲过一句话——‘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张文宏说,“闷在家里”在科学里面的讲法是要保持彻底的社交距离,时间长达两个星期以上,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所以,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们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如果强制性的说不许出去,出去必须戴口罩,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对的,想想看,这种传播方式在传播学上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科普从某种意义上是专家组把自己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在防疫策略的沟通上这种科普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张文宏看来,“其实这是一次人民的战役,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这次战役是不是取得胜利,事实上就是看整个民众是不是被发动起来。现在看起来中国的民众在这次抗疫当中是被发动起来了。”

他说,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众极大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始终认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根本不可能分开。”张文宏说。

为最大范围普及新冠防控科普知认,上海华山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

“基本上每一个帖子出来没有10万+,最多的一篇阅读量是两千万,在微博上转载次数是十几亿。”

“我觉得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张文宏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非常好的把防控策略以十几个亿人次的速度去传播,个人觉得,比在病房里看病人取得的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张文宏和他的团队也出了两本书,一本《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冠病毒》,目前发行量100多万册,翻译成了意大利、波斯语、法语、日语等十来个国家的语言并发行,版权费分文不收

“这本书不是为了挣钱的,而是为了传播防疫知识的。”张文宏如是表示。




链接

上海抗疫后时代六大举措保安康

“从上海目前实践的做法来看,可能在后续的疫情防控中,既要抓住疫情防控这一手,同时也要推进经济社会的正常化。”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如是表示。

刚刚张文宏主任讲的如何使得民众主动地参与到这次防疫的过程当中,就是怎么去做好常态化的工作。

除加强上海的科普和市民宣传,做好民众的动员,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防扎堆,让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外,将有六个环节特别关注。

一是目前上海还有防输入病例的任务,如何守住入城口非常重要。重点在境外防控,返沪人员的复工复产上。

二是落脚点,主要如何发挥社区的管理作用,现在各个社区都有健康码、测温等措施,首次回小区人员的信息登记,还有利用上海健康网来做好这些基础工作。

三是城市管理常态化以后,流动中的人员怎么管理。主要是在机场、车站、码头等等,如何提高体温筛查,上海在地铁、机场、学校都在逐步推进自动筛查体温。还有做一些规定,比如人口密度等等。

四是上海4月27日中学生逐步开学以后,如何守好校门非常重要,常态化管理中卫生和教育部门如何配合,每天对学校晨检和入学后两次筛检中发现的异常人员及时管理、及时到定点医院。

五是做好复工复产工作。上海常住人口两千万,还有一些流动人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复工复产非常重要。如何主动帮助这些企事业单位做好复工复产工作,上海主要在做核酸检测。我们是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学校、一些特殊场所,对个人尽量扩大核酸检测,这样使得我们整个工作更加有序。

还要对一些特殊岗位的人群,比如对养老机构的护理员,还有精神卫生机构的病人管理,这些管理要做得更好。

六是监测哨。监测哨跟我们卫生健康部门的关系就更加密切,因为对我们来讲,一个病人万一其他环节漏过了,但是如果他最终生病的话,一定会到我们医院就诊,所以监测哨就非常重要。

上海除了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外,我们建了182个发热哨点的监测点,这样发热服务的触角一直能够延伸到社区,使得能够在早期发现这些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排查、早期转院,这也是非常重要。

上海在发热门诊建设中分不同的梯次是必要的,同时要加强不同医院的能级,发热门诊的能级要提升,诊断要快速。刚才提到俄航航班一个晚上发现50多个病人,如果发热门诊能力不强大是很难应对的,所以在发热门诊像配置不出门的CT等等,都是重点能力的体现。

这只是根据上海的一些情况制定的一些常态化的措施,这些措施从目前看还是在有序推进当中,对上海整体的复工复产复学还是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以上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在4月30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发布会上的讲话整理。)

END

编辑|思洋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

使用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