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校园作家||【冰山一角】◆何小龙

 白云之边 2020-08-14

作者简介
何小龙,笔名秦音,共青团员,皇甫谧故里甘肃灵台人。现就读于天津商业大学。喜欢历史、文学、中医。偶尔写一些闲文,致力于弘扬家乡文化。

冰山一角
 

——物理与哲学的联系

《遇见未知的自己》前四分之一已然阅读完毕,其思想之新颖,务实倒是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所贴合,就第一部分而言主要讲真我与外界的关系,其可类比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与物体本身的关系、就物理方面而言,组成物体的原子之间的距离远比原子的直径大,原子之间是真空的。由此将注意力放大到整个物体,可否认为物体内部是真空的,组成其的原子是这个真空容器中分散的无规则的点,这些点遵循真空中粒子的运动规律——熵增定律。若没有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粒子的无序(混乱)程度是不断增强的。

这部分另一观点是:思想是具有能量的书中举例:“一篇报道是说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点儿,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人的拓展到人的情绪,思想,意念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可以改变微观的原子,分子。进而宏观的表现在这个物体上,就人而言,就体现的是人的情绪,思维,格局。对于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包括人,但不仅限于人)而言,情绪,思想,意念作用于组成物体的分子。对于单独的物体而言,分子,原子受到作用后又反作用于物体本身。借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外在意识和内在意识都会影响一个体。(外在意识即外部环境)”

不管是分子,原子组成物体(包括人,但不限于人),还是分子原子本身,其运动趋势都是朝着熵增的趋势进行的。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而言,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物质内部原子的混乱程度是增大的。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外界条件的影响,人是懒散,任性的,无规律的。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喜欢逃避问题,短视的。《哈佛商业评论》中表示:“自律是反人性的”虽然自由是天性,但自律是选择,目标和理想是要以一定的自律为前提条件的,将目光放大,把人类看作一个个原子,人类世界为一个物体。外部环境则为大多数人在社会中行动所表现出的社会风气,大多数人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人类社会的风尚也趋向于此,就像上述米饭的例子,每粒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个性明显处于激发态。而黑恶势力就像是第二碗米饭一样,虽然其与真善美相比,是孱弱的,就像处于低能级的原子一样。对于社会的发展,真善美的发扬有阻碍,不可完全剔除,也不可完全消灭。但其能量不会太强,其趋势也可比拟于道家所推崇的阴阳平衡,此消彼长。

综上,人的思想意识是由能量的,组成宏观物体的粒子是相互影响的。你给万物一缕微笑,世界还你一道曙光。这难道不是推诚相见,悦纳万物的科学依据吗?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