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品味四季的雨】◆侯立志

 白云之边 2020-08-14


作者简介  

侯立志,山东人,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偶有作品见诸报刊、网络平台。

品味四季的雨【原创】

喜欢下雨的感觉,喜欢雨水敲打车窗和洗刷枝叶的声音,喜欢雨水没入池塘泛起的阵阵涟漪,喜欢雨水在屋檐下汇流成珠帘的样子。雨天是人们静静思考的好时间,或来一杯香茗,醇厚典雅,入人心脾;或放一段音乐,让心情静下来;或捧一本书,静静品味人生。

春雨

春日里的绵绵细雨,滋润着三四月的大地。春雨微凉,雨中漫步,在掺杂着泥土气息的空气中感受草的清香,生命正在焕发春的生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这样写道。赞美春雨好似知道春天万物萌生,正需雨润苍生,雨就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滋润万物。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雨总是短暂的,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和春耕、春播的季节显得弥足珍贵,春雨不仅滋润着大地,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明代还有一个“春雨贵如油”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代名臣、文学家解缙才思敏捷,善辩而性情率真,相传其在春雨连绵中摔倒,衣服上满是泥水,引得旁人大笑,但他却随口说出一首打油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诗中意味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解缙号春雨,与故事倒是颇有些渊源。

春雨唤醒了大地,与春雨相约,呼吸着春雨带来的清新空气,去找寻那副清澈优美的春之画卷。

夏雨

夏日是多雨的季节,夏日里的雨和夏天一样热情奔放,有凄凄沥沥连绵一晚的小雨,更有狂风大作肆意妄为的暴雨。夏日里的雨多是充满了自然的激情,野性十足。

夏日的天空变幻莫测,像极了孩童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太阳炙烤着大地,转眼间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时候特别喜欢夏雨带来的清凉,当雨渐渐小了,便奔向雨中踩水嬉戏,尽情的沐浴在雨中,全然不顾衣裳被雨水打湿,“轰隆隆……”一道闪电之后,伴随着一声巨响,雨水再一次倾盆而下,吓得伙伴们一起跑到屋檐下躲雨,大人们在屋里喊着,“赶快进屋”,但就是不想进去,喜欢站在屋檐下和伙伴们仰望着雨水从天而降。

夏日的雨美在雨后,凉爽宜人、空气清新、万物如洗。但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城市内涝是当今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让城市的排涝系统如临大敌,排水管道堵塞、路面积水、道路不畅,甚至有的低洼路段出现了被雨水淹没的险情。

夏日的雨总会为躁热的天气带来清爽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夏雨的世界,清凉洒脱。

秋雨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催天凉。秋天是一个懂得思念的季节,而秋雨是最能让人勾起思念情怀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深深的思乡情绪在巴山夜雨中感到了一丝孤独的寒意,表达了其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同时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展现了对未来美好与温馨的向往。秋天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雨尽扫青纱帐,田间满是秋韵香。曾记得小时候有一道美味至今难以忘怀,小时候和伙伴们最爱在细细的秋雨中去玉米地里掰玉米,下雨时地里没有大人,不怕大人们说我们祸害庄稼,因为怕我们掰玉米时把其他玉米给弄掉。掰好后,找一处避雨的地方,或废弃的老宅院或瓜田的窝棚中,找些干柴点燃后烤玉米,在柴火堆上烤的玉米,有的金黄带焦,有的黑乎乎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吃的我们满嘴黑,有的甚至是满脸黑,伙伴们互相取笑打闹着,充满了童年的欢笑。

冬雨

天渐渐凉了,仿佛听到了冬的脚步。鲁西北平原的冬天雨水甚少,虽然说不喜欢北方冬天的雨,但冬雨还是可以湿润空气,缓解干燥的。相对于冬雨,人们更喜欢下雪。

初冬的雨是朦胧的,是清冷的,是平静的。喜欢冬雨的含蓄、宁静,她就像初冬的信使,告诉我们冬天来了;她更像一场舞台剧的配角,为主角——雪的登场做着舞台铺垫,但配角毫不逊色。在我的理解里总认为寒冬的雪和冬雨都是一个范畴,就像我的笔名“冰是睡着的水”一样,雪也算是冬眠了的雨,降雪量的计算据说也是将按规定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数据,只不过雪是水以结晶体的形式洒落大地。如果说初冬的雨是秋天远去的脚步,那寒冬的雪就是冬天主权的宣示。雪,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我国北方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一层厚厚积雪,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疏松多孔的雪覆盖在田野上,有利于保温,雪水易被土壤和农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冬小麦越冬。

细细品味四季的雨,你会发现每个季节都有她们各自的色彩,各有风情,她们滋养着大地,也洗涤着人们的心灵,是大自然给予地馈赠。神奇的大自然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认真发现。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