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供热系统,在北京边上的一座小城 | 庞忠和

 风声之家 2020-08-14

 庞忠和 格致论道讲坛 

如果我们能把中深层的地热与浅层地热相结合,再进一步探索干热岩的深层地热的开发利用,都会对我们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整个能源供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庞忠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庞忠和:唤醒沉睡的能源来自格致论道讲坛00:0021:23

人类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能源可是当健康跟能源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

因为当回过头来看化石能源它虽然促进了工业化,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现实的问题——环境污染。

例如雾霾这两者冲突的一大体现。大气污染是非常突出迫切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出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或许能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能源环境的巨大冲突

这次想分享其中一种可能性——地热火山喷发温泉喷气孔这些自然现象都与它相关。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热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下图是全球的四大地热带——从环太平洋地热带到阿尔卑斯至喜马拉雅地热带然后到东非裂谷地热带再到大西洋中脊地热带


 

图中右下方是亚速尔群岛这里的地热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也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资源。西藏滇西川西都位于喜马拉雅地热带上,都富含高温地热资源并且是可利用的

什么是地热

作为一种能源,地热资源的特点是可再生清洁以及来自地球内部

我们常说地热是地球内心的奉献”,实际上它太阳能是可比的


 

地心的温度可达五千到六千度所以它能量巨大其中约50%“热”来自地球因为地球本来就是热的

宇宙大爆炸学说中,地球是在慢慢的冷却中目前为止地球应该是到中年时期。它已经过了45亿年或许还能够再活45亿年

 


另外一部分大约50%的热量是来自地壳当中的铀放射性元素它们不断衰变产生放射性衰变热量

因此,地球不是个热库同时还不断地生热也就是说地球的热量是可持续的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地热资源显著的特点

能量巨大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小占地球总能量比例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它是可持续甚至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它是连续稳定太阳能风能不一样不受天气干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年365天都在的

绿色能源。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同时,它不排放污染物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更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所以在环境成本上,它竞争力强。

储集方便。因为地热资源是在地下储层中它们就像电池一样帮助人类储集能量

能源领域最突出、最现实的技术瓶颈是储能技术储能技术上限制很多能源利用并且,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其他能源相互结合互补起到储集的作用也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那么有哪些叫地热资源

我喜欢用这六个字来归纳地热资源的三种类型浅热水热干热

浅热是浅层地热能在我们脚下两百米以内的浅度也就主要是土壤层里边的热能

水热像温泉喷气孔这些以水的形式出现的地热能我们现在主要利用了这部分常规的地热能大概是在两百米到三千米的深度。

干热只有热没有水所以很难开采。地球越往地心越热并且随着深度的升高岩石的渗透性却是逐渐下降的这样一对矛盾促成了这一类型地热的特点:有热无水难开采

因此浅热和水热是人类目前开发利用地热主要形式而对于干热,欧美发达国家已探索将近四十年达到真正产业化我国也是处基础研究阶

思想早餐


已完成:30% //////////


地热的应

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地呢?

它可以减缓雾霾为了打造“无烟城”,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勘测隐伏的地热资源并且完成了规模化利用从而成功实现了北方的冬季供暖

大家对南方桂林、云南石林都很熟悉,也许很多人去看过芦笛岩象鼻山那个地方有很多的岩溶的缝孔以及地下的暗河


 

研究地下水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是最好的含水层因为它的储水空间是最大的

但是我们不太清楚实际上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地下也存在着岩溶


 

比方说北京石花洞洞里边空间巨大具备储集热水的极佳条件

所以我们发现这一种储集层如要作为地热开发利用三千米以浅深度上是最有利的。

一是因为它单井出水量非常大三千方就是三千吨甚至每天可以到八千个别情况到上万吨的

而在花岗岩地区一般的井只能出三百吨至五百吨是数量级的差别

另一个是因为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

以及重要的特点是,在这种储层把水采出后用完后还能灌回去这能很大程度上消解在坚硬岩石中开发利用地热水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地面沉降

地质工作者正是在河北的雄县找到了极佳的地热开采区。

雄县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这个金三角的左下角上北边是燕山山脉西边是太行山脉


 

实际上河北雄县是牛驼镇地热田的其中一部分作为大热田,牛驼镇地热田范围广——北到固安固安实际上离天安门只有几十公里

雄县是在这个大热田的最南端这个地方的地质条件比较特别例如北边燕山山脉西边有太行山脉地层很厚的最厚的有三四千米


 

表面是新生代松散的沙层土层沉积物往下是好几层的石灰岩有碳酸盐的这种储层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大型岩溶热储

大家要注意,大型岩溶热储上边的石灰岩储层热导率要相差两倍到三倍

热导率差别很大也就影响了深部的地热分配

地球深部向外散发的热量是均匀的到了两三公里的地方它就开始分离进行重新分配——热流会涌向、集中导热性质好的岩石地层。因此,这会出现热流向碳酸盐集中的趋势

所以如果在碳酸盐储层打个钻孔我们就会拿到高温度的地热而在凹陷的黑的沙层去打的话,就会是温度很低的热水井取到温度低的地热。

另外,地下水的循环也会影响热的再分配

下图表示的地下水的循环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来的地下水经过两三百公里长距离的运移不断把岩石当中的热量带到盆地中心使得盆地中心热量聚集


 

所以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的热的聚集,为二元聚热模式形成了我们要开发的雄县的岩溶热储

为了开发它我们要对它进行勘探评价——立体化描述各层计算的资源量供暖面积然后进行开采井回灌井的布局

下图右方是温度场的分布红色的是开采井蓝色的是回灌井


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试验回灌试验包括试中试验这是为了获得好的流场温度场获得不同井之间的相互连通性关系实现百分百的回灌

回灌是指热水开采出来后用了以后冷水会回灌下去

下图绿色的是地下热水的水位红色的是开采量蓝色的是回灌量



回灌之前地下热水的水位就像飞机俯冲一样的在下降——每年它下降五米。

但是到回灌以后在图中2010年后的水位就回升了

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可持续的

雄县有三十万人口目前我们打的地热井有七十口左右一千五百米左右的深井温度在六十到七十度之间。

因此一年冬天这四个月90%以上的人口享受了地热供暖并且地热供暖是清洁的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城市是无烟囱的。


 

下面的卡通形象地展示了一对井——红色是开采井蓝色的是回灌井


 

如何利用这一对井对岩溶储层进行开采

首先开采热水送到供热站经过换热后送到各家各户然后降温的水也就是地热围水再回来从冷水井回灌下去最终就实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


 

上图是供热站的水泵和换热器管线

因此这个工作当时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到井口供热站以及到老百姓家里面看我们的控制看我们的整个系统都是赞口不绝目前来讲我们规模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演讲时间为2016年10月30日)

思想早餐


已完成:60% //////////


地热的发展前

整个大华北地区也有岩溶热储大华北地区包括为了治理雾霾我们必须是整体

京津冀联动还不够我们要把山东把河南都加进来整个大华北地区一起来治理才会有效

下图深颜色画圈圈的地方都是有岩溶热储分布上面的三个红点是现在已经开发的实例所以在很多地方还有这样的岩溶热储


 

下图展示了地热全国的分布范围。热量从地球内部向外散热那么在这个分布之上我们叠加了这个阴影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岩溶热储分布范围


 

可以看出来全国大约1/3的国土都有这样非常好的热储所以它的勘探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我们如果把我国雾霾的分布图对比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吻合性非常好所以这样的地热资源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雾霾


 

最后我们简单地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中国在地热利用上努力了将近40年从十几年前开始在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方面国排世界第一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另一方面是中低温地热利用我们在国际上确实是有地位的

除了供暖地热还有许多的应用。例如用温度较高地热发电发电完后温度下降再供暖最后经过地缘热泵提热之后用于别比如说温泉洗浴温室大棚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要实现这样的地热的梯级利用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地热资源实现循环往复的可持续利用



不仅如此,高温发电也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在原来的西藏和云南基础上我们国家的玛拉雅带又增加了川西地区

四川西部的地热资源特别丰富大概这一口井三百米就可以测到了180度并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它的储层温度可达260度

另外还有干热的开发应用我国对于深层的干热岩的工程化技术发展也有一套技术路线的规划


上图是中国科学院做的能源技术路线图预期到2030或者2035年初步实现这个技术成熟2050年实现完全地商业化应用

总的来说,我国大华北地区以至于整个北方地区有非常好的地热资源并且地热资源岩溶储层特别好用

就像雄县宝贵的岩溶热储可以替代燃煤解决北方城镇供暖从而缓解大气污染的

除了岩溶储层之外还有别的储层比如说砂岩储层它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因此我国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讲如果能把中深层的地热与浅层地热相结合再进一步探索干热岩的深层地热的开发利用,都会对我们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整个能源供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唤醒更多沉睡的能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