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会对钱那么执着?原因有可能来自于父母

 东林夕亭 2020-08-14
我是隔壁老王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我晚上写好文章之后问东林夕亭,“你现在又不睡,干嘛不自己写?”

他说他在思考一个大问题:“之前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说,你不能让你的路越走越窄,该延伸要延伸,该拓宽思路要拓宽,不能总想着靠一种写法一劳永逸。当时我虽然明白他在说什么,不过不知不觉间,还是把路走窄了。”

东林所说的把路走窄了,是把情感局限在婚恋的问题上,而事实上,情感是个很大的概念,有人的地方就有情感,婚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们具体讨论“情感”一词时,把人分为两派:学院派和感受派。学院派的人喜欢讲理论,会从心理学等角度照本宣科,说情感是什么,说别人的理解是错的。而感受派的人则喜欢讲感受,喜欢寻求共鸣,懂得感同身受。

从现实角度来说,人活着,感受才显得更重要,至少你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圈子,确定在某些问题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承受。

就比如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话题,讲的就是感受,这种感受,其实也是情感的一部分:

没有人提起这方面的讨论点时,大家虽然各自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但有时候被影响到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也就只好各自闷在心里。而有了一个共同的讨论点之后,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感受,就会发现,很多事都不是你一个人在承受。

看了上面两张图的内容之后,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对钱那么执着”了,原因有可能来自于父母。

聪明的父母,懂得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三观”。虽然三观不是只包括钱,但是钱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正确的三观,长大后再想培养,真的没那么容易。

我个人也对上面两张图中所讲的问题感同身受,长大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只知道存钱,不太敢花钱,稍微花多一点钱就有愧疚感。其实,赚钱不就是为了花钱吗?如果只赚钱不花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来说,他们的观念也就那样了,不太好改变。而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既然意识到了亲子教育方面存在的情感问题,就不能继续传承不正确的三观给下一代,不然你所承受过的不好的感受,还得让你的孩子重新承受一遍,你说是吗?

我是隔壁老王,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你的父母,也总是说家里没钱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