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都是以纵队为建制,纵队的多少是按照当时的兵力来划分,并不一定都有统一的规划,比如东北野战军就下辖12纵队,而中原野战军却只有7个纵队。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司令员后来都参与了授衔,其中最高的便是大将军衔,到了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此时的建制也由纵队编成了兵团,那么第二野战军下辖三个兵团分别由谁担任兵团司令员?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兵团,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比第一野战军多出一个兵团,当时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的是原来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他出生于湖北,是红四方面军走出的将军,戎马一生,尤其在抗战时期他曾率领129师769团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打出了129师出兵的第一场漂亮胜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四兵团司令员则是陈赓,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军,在后来他被授予大将军衔,第五兵团司令员则是被称为“三杨开泰”之一的杨勇将军,在大授衔时他是开国上将。 那么除了这三位纵队司令员晋升为兵团司令员,剩余的四位将军在当时又担任什么职务呢?我们也来盘点一下。 首先是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在抗战时期陈再道在冀南地区领导根据地人民抗击侵略者,在冀南至今还流传着“宋任穷之德,陈再道之勇”的佳话,而“再道之勇”也是对他最好的评价,第二野战军成立后他担任新组建的河南军区司令员,虽然没有成为兵团司令员,但是河南军区的级别可是和兵团是一样的,1955年陈再道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其次是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有3个第六纵队是出了名的厉害,而王近山领导的第六纵队可谓是中原野战军的攻坚力量,尤其在襄樊战役中,他率领第六纵队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攻城部队“刀劈三关”英勇奋战,不到两天即攻入城内,成为全国五路大捷之一。朱德曾称此战为“小型模范战役”,第6纵队也由此享有“最善攻坚”之誉。 王近山作为第六纵队的司令员也是一员虎将,素有“疯子战将”的称号,打起仗来勇猛过人,在第二野战军成立后他并没有成为兵团司令员,而是担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同时兼第12军军长,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 接着第六纵队之后,便剩下第九纵队和第十一纵队了,他们的司令员分别是秦基伟和王秉璋,秦基伟是湖北人,他在军中素有“秦大刀”的威名,在革命年代他屡立战功,尤其在抗战时期,作为指战员的他总是率领部队第一个冲锋陷阵,第二野战军成立后他出任第15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不过在1988年授衔时,他晋升为上将军衔。 王秉璋,河南人,是红一军团走出的将军,在抗战时期曾采用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以伤亡100多人的轻微代价,取得歼敌近万人的战果。第二野战军成立后他也是军长,领导第十七军,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最先获得任命的三位空军将领之一,担任空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