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脏疾病] “脾脏结核”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0-08-14
脾脏结核

【病史摘要】

女性,30岁。低热3月,感腹部不适1周,B超发现脾脏占位。

1脾脏结核

【影像所见】

脾脏无明显增大,脾内见有不规则低密度占位病灶,境界不清,内可见钙化和纤维条索影1A。增强后病灶边缘有环形强化,中央坏死区无强化(图1B

【分析和诊断】

CT平扫可显示极低密度区,同时病灶内有点状钙化,病灶周围可见不规则环状强化。故依据CT特点,考虑为炎性病变。

【误区防范和鉴别诊断】

脾脏孤立性结核需与血管瘤、错构瘤、脾脓肿和转移等鉴别。典型病例,根据各自的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拟似诊断。最后定性需依靠组织学检查。脾脏针尖样钙化影,在我国多为结核的后果,而在欧美国家多应考虑组织胞浆菌病。脾脏结核可伴有肝脏、肾上腺等多脏器累及,以及腹腔淋巴结肿大。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CT为首选影像方法,其对钙化检出较敏感。仅表现脾增大,脾内细小弥漫或单发低密度结节影,结合临床病史等,应联想脾结核。定性依赖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临床病理和随访】

手术病理结果为脾脏结核。

【评述】

脾脏结核一般由肺部结核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脾脏而引起,可伴有多脏器累及。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缺乏、血沉加快。少数病人可伴有脾功能亢进。OT试验可以阳性。临床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及脾脏增大、少量腹水、左上腹触痛等。影像学表现与病程发展有关。急性期如病变广泛则表现为脾脏的轻至中度增大,巨检切面可见大小均一致的灰白带黄色的圆形结节。少数病例以结核球形式存在,形态酷似肿瘤。病灶中央为干酪坏死物,周围为结核性肉芽组织。陈旧性结核球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与正常脾组织境界清楚。愈合期形成纤维瘢痕或钙化。钙化为结核病灶的另一表现,形态不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