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我在秘鲁,与同行的一个南非人聊天。他的经历很有意思,他在北京念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一呆就是17年,去年他为了孩子,全家搬到了荷兰去生活。他说为什么他的中文名字叫曹磊,因为是“曹得累”的意思,就是工作太忙了,都忙疯了,他也总抱怨北京的雾霾,家乡开普敦的亲戚们也不理解他为啥非要待在北京。可是他说,离开了北京去荷兰生活,很不适应,很想念北京。 我后来问他,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儿?他想了想说,是扎达尔吧。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城市,问他在哪儿,他说在克罗地亚。当时,克罗地亚是我很想去的地方,因为《权力的游戏》,于是我就记了下来。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了,我来到克罗地亚旅行,站在扎达尔海边等待日落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他。 在钟楼上俯瞰扎达尔,海岸边正在停靠的是维京邮轮,从上面下来了不少中国游客 刚刚下过了雨,出太阳后,扎达尔古城更加清丽脱俗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他的梦,他当时留下的美好回忆。或许希区柯克也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他在1964年来到了扎达尔,他说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日落。 其实很多时候,游记是骗人的,因为好多人追寻着游记去到目的地的时候,感觉很一般;但有时游记也是真实的,因为他是作者心中的印象,和当时的回忆,可能是最美好的,也可能是最糟糕的。这种直观的印象很容易给一个目的地做出不同的定义。 扎达尔远处的风景 扎达尔远处的风景,还保留着一些前南斯拉夫的模样 海边的游艇很多 售卖1日游产品和船票的大叔,带着墨镜的样子很酷 我对扎达尔的印象是很小,起码古城是很小。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这边的小城市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个古城。但是扎达尔有些特别,不只是日落很美,还有一个海风琴的地方。 海风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在海边,由一层又一层的台阶组成了海风琴,台阶里面安装了许多管子,靠着精妙的设计,可以把海浪潮汐变幻的声音转化成叮叮咚咚的琴声。据说,每个台阶里管子的大小都不一样,7组石阶代表了7个音阶。如果风平浪静是催眠曲,那么惊涛骇浪就是交响乐。这是由建筑师、水力学家、音乐家合力完成的。 游客在海风琴台阶上等待日落 在克罗地亚已经随处可见来自中日韩的游客 等待日落的时候,一只狗狗朝着我走过来 人们静静地坐在台阶上,聆听着琴声,等待着落日。 我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距离落日的时间越近,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多。白天的时候看不到有多少人,没想到这个时候却聚集了很多人。 我拿着相机拍照,也许最好辨认中国游客的就是手中的单反相机。忽然,一个正在钓鱼的人用英语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我说是的。 他说他是本地人,很想去中国看一看。他问我是不是很远,是不是中国真的有那么多人口。我说北京一座城市就超过了2000万人。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脑子里正在盘算这个数字的概念。然后自言自语地说,那真的是很多人,比我们全国的人口还多。我说在北京,每个人都很忙的样子,走路很快,生活节奏也很快。他说很想去看一看,因为他是本地人,习惯了慢悠悠的生活,他白天上班,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到这里一边看日落,一边钓鱼,说着还给我看他昨天钓的鱼。我问他是否觉得枯燥,他说自己很幸福,一点也不枯燥。 后来我说你们克罗地亚足球好厉害呀,他说是的,我们很厉害。我说我们中国的足球差一些,他说是的,这个我也知道。 海边的海鸥很多,这一只刚好经过落日的位置 ![]() 虽然太阳被光线乌云挡住了,但是此时此刻的光线仍然是绝美的。 ![]() 几个人在这里喝着饮料,聊天,看落日。 和当地人的聊天总是很愉快。旁边有几个人,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聊天,也在等待日落。由于春季的克罗地亚总是在下雨,今天难得晴了半天,不过乌云还没有完全褪去,遮住了红日。不免有些遗憾,但是云彩却发出了金红色光线,依然很美。 在海风琴旁边,有一个大圆形类似于玻璃的圆盘地面,据说是用太阳能板制作的,白天收集光线,晚上发出五颜六色的灯光。这个用来作为剧场。这里就特别像现在流行的“天空之境”,很好地把人的倒影映衬在上面,拍出的照片非常漂亮。 这个大圆盘的名字,叫作:the Greeting to the Sun(向太阳致敬)。 ![]() 大圆盘成了游客拍照的最佳地点 ![]() 我把这张照片发到微博上,这位抛孩子的中国游客,还给我留了言,并且晒了一下他们拍的照片 ![]() 一群小女孩从这里疯跑过去,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镜头 等日落之后,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我沿着海岸线走,忽然觉得这厚厚的云彩,伴着日落之后蓝色的光线,反而有一种独特的美。当天空完全黯淡下来,行走到古罗马遗迹散落处的地方时,白天不觉得有多漂亮,晚上却很有感觉。 ![]() 夜色下的教堂 ![]() 古罗马剧场 ![]() 夜色下和灯光的颜色,是不是有了一点吸血鬼的味道 据说,《音乐之声》中的特拉普,1880年出生在扎达尔。 2016年,扎达尔被评为了欧洲最佳旅游地。 也许,这正是扎达尔与众不同之处吧,用你所感悟到的音乐,伴着世界上最美的落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