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吃什么就能预防肠道里不长息肉呢?

 GNLB 2020-08-14

为什么要预防肠道里不长息肉?因为肠道里的癌症几乎都来自“息肉”,没有肠道的“息肉”,就不会有肠道的癌症,这里指的肠道主要指大肠(结肠和直肠),也包括小肠。

人体的肠子有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大肠等名称,其实总的来说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因为小肠癌太少见,所以,平常说到肠癌就是指大肠癌,而预防大肠癌首先从预防大肠息肉做起。

一、什么是大肠息肉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长息肉,大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息肉。主要常见的是突出于黏膜内的良性隆起性病变,比如消化道的息肉主要有炎症性的增生性息肉、纤维性息肉、腺性息肉等。

二、息肉产生的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2)酒类、辣椒等食物的长期刺激(3)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4)植物性食物摄入过少(5)长期炎症刺激(6)长期便秘

三、大肠为什么容易长息肉

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由食管通过,到胃里消化,再到小肠吸收营养,然后由大肠临时储存废物残渣,最后定期排出体外。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肠吸收的是营养,而大肠每时每刻都忍受着废料毒物的“熏陶”,起着“垃圾储存袋”的作用。由此可见,大肠容易长息肉而小肠不容易长息肉就可以理解了。

四、如何预防大肠息肉

要预防大肠息肉,除了及时去医院做肠镜外,在吃的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要重视两方面,哪些食物应多吃?哪些食物尽量不吃或少吃?因为大肠息肉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不仅强调或重视多吃点什么?还要重视不吃什么或少吃什么?

(1)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动物性食物

日本一位消化道专家,通过美国和日本的几万例肠镜检查得出结论,凡是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肠道容易变黑,也容易长息肉,只要一段时间不吃或少吃动物性食物,肠道颜色就会变好,也不容易长息肉。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时间长,促使肠道吸收毒素增加,高脂肪食物使肝脏分必胆汁增多,胆汁酸中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胆石酸,二者会促使肠道长息肉,也是促癌物质。

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都属于植物性食物,不仅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和较多的膳食纤维,既可以发挥维生素C和多种植物化学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抗氧化作用,防止DNA损伤,又可以促使废物残渣顺利排出,预防便秘的发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既可以预防肠道息肉的产生,也有利于人体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2)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

益生菌(酸奶)

益生元食物:芦笋、蒜头、洋葱、小麦、燕麦、豆类等。

益生菌与益生元(低聚糖类)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细胞因子信号传递,来达到抑制炎症反应之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肠黏膜炎症细胞的长期刺激,避免息肉的产生。

(3)不吃或少吃酒类等刺激性食物

长期过多的摄入酒类、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促使肠黏膜发生炎症,炎症久治不愈,即会产生息肉。

(4)不吃或少吃烘烤类、油炸类、腌制类食物

烤鱼、烤羊肉串:油炸花生米、红烧鱼、糖醋排骨:火腿、咸鱼、咸菜等。以上食物含有多环芳烃、苯并芘、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如摄入过多,会诱发肠道息肉,为患上癌症埋下了祸根。

五、特殊人群如何预防息肉

对于有家族聚集或遗传倾向的人群,即整个家族易患肠道息肉或易患肠癌人群,单靠医院治疗(手术、药物)是不够的,其实如何吃显得更重要,如果只靠手术,息肉割了又会长,很难彻底 根除。因为基因必须经过活化或被展现出来,才能产生影响。而控制基因是否展现的力量,取决于环境~关键是饮食的科学性、营养的合理性。即可以通过饮食,让它的坏基因永远处于休眠状态,让好基因展现出来。

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呢?总原则是: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性食物,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必须严格控制,最好控制在每天50克之内,具体的量因人而宜,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受遗传影响,耐受量不同。最好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及制品,用它来代替动物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来改变易患肠息肉的“土壤”,才能从根子上预防肠息肉的产生,或把肠道息肉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想预防肠息肉的产生,一方面及时去医院检查,另一方面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营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决定基因的展现和突变的不是药物,而是营养。

营养对于让好基因还是坏基因展现出来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决定作用,预防息肉也是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